比起智商,我们更需要「理商」
最近听了《超越智商》这本书,启发和共鸣都很多,终于找到这个词:「理商」,来解释许多问题和困惑。
从我的小学时代开始,就发现大家都特别在乎聪不聪明,智商高不高这件事。攻击别人的语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就是「戆督」、「猪啊你」这些骂人家笨的词汇。仿佛智商高就是天降大恩,聪明人就占尽天机。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聪明的孩子也的确更抢眼,学得快、记得牢,尤其是理科类的学科,毫不费力就能考出好成绩。而成绩几乎是应试教育下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仿佛所有好事都会随着智商而来。所以,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卓绝,天生拿一副好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学校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慢慢发现,表现更优秀、业绩更突出、更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智商特别高的人。相反,聪明人常常独守一隅,对所在公司的贡献与影响力远不及前面一类人。这是为什么呢?
聪明人不一定理性
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智商高的人就好比拥有一台CPU性能更好的电脑,智商越高,电脑运行速度越快。但要发挥一台电脑的价值,除了硬件条件好,还要看在它之上运行了怎样的操作系统,跑了什么软件。如果只有好的硬件,没有稳定的操作系统相匹配,也不算一台好电脑。
聪明人纵使算力强大,在单位时间内思维速度是常人的若干倍,但如果运行了「病毒程序」,坚持错误的观念,反而更危险。因为他们会迅速不断地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人生正是由大大小小的决策构成的,结局自然不会好。
正确的决策需要「理商」
正确的决策更有赖于理性思考的思维模式,我们管它叫「理商」。人如果缺乏理商,就如同操作系统中存在巨大的漏洞需要打补丁,否则就有安全隐患。
人类一直保留着许多动物特性,大脑也遵循懒惰的认知准则:能不用就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这造成我们缺乏理商,很难做出理性决策。美国总统小布什是毕业于耶鲁的优等生,智商水平毋庸置疑。但在白宫,他却以盲目冲动的决策臭名昭著,就算他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他不善思考又非常武断。可见,智商再高的人也会做蠢事。
缺乏理商的人有两大特征:
- 相信自己总是对的。尤其是聪明人,仗着自己智商高,轻易忽略他人意见,容易深陷于特定认知领域不断犯错,运用自己强大的计算能力将自己的信念理性化,避开怀疑者的观点,逐渐成为「孤岛」,封闭排外。
- 缺乏反思能力。这可谓是大脑中所运行「操作系统」的重大漏洞。反思的过程非常耗费认知资源,出于本能的每个人都倾向于懒惰、节能,聪明人更可能不屑做这样「无谓」的运算,要将资源运用在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地方。然而长此以往,却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我反思了下我自己,从小我就理科好,尤其是数学。别人常常抱怨数学枯燥,花九牛二虎之力,成绩还是上不去。但对我而言,数学课是最轻松好玩的,做题兴致勃勃,考试也总能提前完成,成绩名列前茅。这不由得让我觉得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产生莫名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逐渐让我体会到一大弊端:虎头蛇尾。在接受新知识点、新事物的时候常常比别人快,然后就怡然自得。但「人生是长跑」,等别人逐渐上轨,更深入学习的时候,我还停留在原地,反而拉开了差距,成为落后者。
如何习得「理商」
既然理商如此重要,如何习得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假设这件事不是真的,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非常简单地将其归因于表面上看最可能的那个原因,或者自己主观最愿意相信的那个原因,因为这样最省心。有一句话叫做「你只能看见你愿意看见的」,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最近特别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讲述了天价药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痛不欲生的故事。影片中塑造了一个眼中只有利益、冷漠无情的卖药公司老板形象,这很容易开启我们的认知吝啬模式,认为这一切都是这个利欲熏心的商人造成的,他就是为了自己多赚钱,不顾患者死活。这当然说得通。
但有多少人会进一步思考,清醒认识到,这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假设,未经证实前它仅仅是一个假设,事实真相并不一定如此,我们没有足够的依据这么快盖棺定论。这时候应该多问自己一个问题,除了这个卖药老板贪钱,还有什么别的可能也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进口药品关税、药品开发成本、国内药价政策等等,都是造成最终结果的其他可能性之一。
END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把批判性思维、反省心智纳入日常习惯,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比起智商,理商更具备「复利效应」,让我们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做出理性选择,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