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营销决定了个人的价值
一个人究竟价值几何?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善于讲故事的人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而那些不善于表达的人,一旦描述不当,可能会影响外界对个人能力值的评估。
从某个方面来说,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我有能力就可以获得认可,并获得成功”的思维上,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恐怕也未必,倘使不能找到让自己展示形象的方式,金子也会被埋没。
一个律师试图说服更多的人找他帮忙打官司,好拓展自己的业务,那么仅仅向人诉说自己的职业,出色的专业知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不够的,他需要为自己打一个软广告,比如告诉其他人自己曾打过的某个官司是如何曲折多变、凶险万分,又或者描述自己经手的一个客户的相关故事。这些比单纯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更有效。
可以想象,同样是销售员,同样是律师,能力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个人的际遇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就在于讲故事,通过讲故事,个人找到了一个展示自身形象的方法,找到了一个发挥个人影响力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故事来展示个人形象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自我包装型。这样的人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为了让周边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就需要不断进行包装,这就类似于明星效应下的粉丝经济一样,明星为了赢得粉丝的认可,会进行直播,会拍电影,或者在网站上进行互动,诉说自己每一天经历的事情,或者最近所做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做会极大地提升关注度。
任何人想要引起关注,都可以借助故事进行包装,在这个故事中,可以将自己描述成一个英雄,一个成功者,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一个有思想且有追求的梦想家,或者是一个从失败中崛起的人。通过故事中的描述和点缀,个人可以打造一个更加符合他人要求的形象。
第二种是毛遂自荐型。这样的人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需要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因此千方百计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仅仅依靠一份简历或者简单的能力介绍并不能说服领导。
一个人如果这样告诉老板,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经验丰富,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危机,因此这件事最适合自己做。那么多数老板都会保持淡定,毕竟对他们而言,这种介绍的方式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他们至多会这样想:这个世界上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多了去了,这个世界上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员可以塞满一个国家,这个世界上扬言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危机的人也不在少数。
对于员工来说,如何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并且赢得老板的关注是一个技术活,而讲故事正好是一种恰当的方式。通常员工可以这样告诉老板:“我曾经在XXX公司遇到过比这还要棘手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几乎面临绝境,不过我之后临危受命……”接下来,员工只要将这个故事再描述得动人一些,并增加一些细节,就能够更好地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显然,相比于告诉老板“我能做什么”以及“我能行”,不妨直接告诉他“我曾经做了什么事”,这件事情对老板造成的触动完全比几句不轻不重的自我夸奖来得更加强烈。
第三种情况是自我展示型。这样的人拥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和资历,但是唯恐他人忽视自己的能力,或者质疑自己的能力,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更容易被人接受,他们需要以绝对的实力来证明自己。
诸葛亮精心辅佐刘禅,为了实现统一大业,他决定发动北伐,可是刘禅不同于刘备,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并不像刘备那样信任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而且在文中巧妙地提到了自己的往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里所提到的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不得不多次登门拜访,接着才有了隆中对和三分天下的战略谋划。可以说诸葛亮并没有说自己多么能干,多么受到器重,而是隐晦而谦虚地提到了当年被刘备邀请出山的事情,这就为他奏请刘禅北伐出征提供了一个最大的理由和资本。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处境和特点对症下药,在这三种故事模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进行自我宣传,它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