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养生

立秋撞上伏天,暑湿最易伤人!这样做祛湿、排毒,关键还能瘦

2018-08-09  本文已影响8人  燕之坊谷养会

前天已立秋,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遇上中伏,如何调理?

初候来袭,天气本应转凉,但因立秋赶上了“中伏”,故而此时,北方燥热,南方酷暑,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处在高温环境中。

所以立秋并不等于秋季气候的开始,只有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才代表着正式进入秋季气候,所以中医把立秋至秋分的这段时间称之为“长夏”,长夏以暑、湿邪最盛!

长夏暑湿正当时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长夏时节的天气经常是暴雨和暴晒交替进行,经常会感觉到潮湿闷热,此时因为炎热大开的毛孔极易受到湿邪的侵入,当湿邪与暑邪相遇,就形成了长夏独有的“暑湿”。

不同于寒湿、湿热等体质,暑湿是人体在长夏独有的“症状”。《素问》曰“脾主长夏”,所以长夏暑湿极易导致脾胃的水湿运化停滞,最终侵入五脏六腑造成一系列病症的发生。

暑湿致病急且重

暑兼湿邪致病往往较急,初期就会出现发热头痛、口渴畏寒、肢体沉重、胃部饱胀、汗液不出、恶心呕吐、肠胃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这些症状就体现了暑湿的四大特点。

1、“重”:即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很多时候就像湿透的衣服一样难受,容易出现头疼、感冒等症状。

2、“阴”:阴盛而伤阳气,所以暑湿导致恶心想吐、腹泻腹痛、尿少、水肿等情况。

3、“粘滞”:大便、白带多滞涩而不畅,暑湿者一旦身体有疾病,就会缠绵难愈。

4、“下”:暑湿邪气趋下,易袭阴部,所以暑湿的人很容易双腿水肿。

可以看出,暑湿在长夏的症状多且难调,离出伏只剩下短短16天,祛暑湿迫在眉睫!

清暑祛湿刻不容缓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阴气升,阳气降,没能在夏季祛除的暑湿邪气会逐渐内藏,可能积攒到冬季会突然爆发,所以想要安然过冬,必须要抓住三伏的末尾,清暑利湿!

1

运动微出汗

“动则生阳”,人体内就是个小天地,太阳晒晒,体内水就变成水蒸气,不见了,还能让空气更加湿润,祛湿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户外慢跑、球类等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切勿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否则易伤阳气,运动到稍稍出汗为宜。

运动完切勿用冷水冲脚或洗澡,应休息一段时间再用温水洗澡。

2

食补健脾祛湿

中医祛湿早就有了严密的逻辑和方法,《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

所以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通过将温脾、理气有机的结合,使补、泻相得益彰,达到健脾祛暑湿的目的。

通过多吃地瓜、燕麦、绿豆、薏仁来健脾祛湿,作为祛湿祛毒“四大素食”,日常可以熬汤、煮饭,或者搭配其他杂粮一起调理脾胃,比如红豆

薏米祛湿效果最佳。

同时,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这些食物在日常摄取时要适量,或搭配一些能够降低寒性的食物。

3

按摩穴位排毒气

立秋暑气未消,湿气愈重,通过中医穴位来健脾胃,排暑湿之毒,简单有效。

摩脾经

在拇指第一指间关节靠近指尖的指腹部位。

顺时针轻轻旋转磨动此穴位200-300下,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的正中间。

揉板门也是一个消食健脾的好方法。

前天已然立秋,即使天气炎热也改变不了还有10多天就出伏的事实,秋冬阳气收藏内敛,寒气日盛,“冬病”一旦爆发就会难以痊愈,所以每个人都应当抓紧时间,补阳气,清暑湿,和全家人一起,为度过寒冷的秋冬提前做好准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