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如何反馈
一、不用像不像评判孩子的画
很多人会觉得“画得像”就是好,但“像”不是评价儿童画的标准,也压根儿就不是评价艺术的标准。自从人类发明了照相机,写实,也就是“像”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千万别再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的作品了。
一旦孩子需要根据大人的要求,去努力“画得像”或者“画得好”,就把孩子天生对艺术敏感的概括能力,降为对现实或者成人绘画的一味模仿,绘画这个表达通道可能就被关闭了。
所以,如果想给孩子的画一个积极的反馈,父母要先放下对“画得像”的执念。
二、先倾听,后评价
1. 引导孩子说画
问问孩子:“宝贝,你画的是什么呀?”这个过程称为“听孩子说画”,你会发现,孩子画中的内容都是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听孩子说画”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这个过程不仅能帮你看懂孩子的画,锻炼孩子的表述能力,还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
当然,比“你画的是什么呀”更好的问题,是你很认真地跟孩子说:“可以给我介绍一下你的画吗?”
孩子的画不是用一个“是什么”就能表达的。特别是三岁以前的孩子,他们可能还不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更何况,在不同的时候,他们又会对画作出新的解释。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乐意解释画面,他们很希望大人能看懂和理解他们的画。在课堂上,孩子们常常排队等着向我介绍他们作品里的故事,讲得停不下来。
真诚地听孩子的解释,你就会发现,那些乱乱的涂鸦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作为家长,你最大的作用,不是专业地评判,而是认真地倾听孩子的介绍。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也可能是不知道该从哪说起。你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比如,“你最喜欢自己画上的哪一部分呀?”或者就孩子自己的介绍作出你的回应:“原来你画的是路灯呀,和我想的一样。”
当孩子并不想对自己的画解释什么,那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聊,或者换个时间再聊就好了。
三、积极反馈:细节描述+具体建议
除了倾听之外,积极和细致的回应也很重要。这就到了我说的“后评价”这一步了。你的反馈除了让孩子得到作品被赞美的喜悦,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角度。
1. 不做负面评价,客观描述细节
但我知道很多父母的苦恼,都说表扬孩子要具体,也知道一味地说“宝贝画得真棒”,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是敷衍。
问题是孩子的画确实没看懂,也不知道好在哪里,那要怎么来回应呢?
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对孩子的画不做负面评价。
孩子画画是在表达自己,没有好坏对错。所以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受到批评。在画画这件事上,批评不仅不能促使孩子画得更好,反而会打击信心。即使孩子画得不尽如人意,你也可以挑出每张画中好的部分来鼓励。不需要是专业上的好,可以是很主观的反馈,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坚持下去。
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和生长起来的,这也是一种训练。
第二,描述你在画中看到的细节。
在孩子幼稚的画里,有什么细节是值得一说的呢?我教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客观性描述。
如果是学龄前儿童的画,你可以主要观察孩子在作品中使用的线条、颜色和形状。
你可以这样说:“我发现你涂了好几块绿色”“这根线条比旁边那几根线条都要长,很好玩”“哦,你还画了两个黑圈圈哎!”等等。
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你可以观察画中孩子描绘得最仔细的地方,这往往是他最感兴趣的部分。
你可以这样说:“这些树虽然有点乱乱的,但看起来特别生动。”“你画的这些游泳的人,他们的动作很有趣。”
类似的反馈,会让孩子觉得你真的很认真地在欣赏他的画,那他也会更愿意与你分享这些细节背后的想法。
讲述的过程,也可以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作品,在下一次作出调整,不断获得进步。
2. 提具体建议,为孩子指引方向
你的孩子在画画的道路上,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画不下去的情况,这时候一味的鼓励,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了,你需要提一些具体建议帮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如果孩子受外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些画画套路,比如学了简笔画,喜欢照着别人的画法画,当自己下笔画时,主题和形象都是模式化和固定的。或者是孩子画画时喜欢临摹卡通画、漫画,自己画的时候却总说“不知道画什么”,这时不要急于批评孩子画错了、方法不对,或者直接说“不要再去画简笔画和卡通画了”。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一定要让孩子通过你前面的引导和培养,接触到更好的艺术,自己打开眼界,慢慢调整过来。也就是,让“瓜”自己愿意朝着阳光去生长。
如果孩子没有信心,你也可以先评价说“你的模仿能力很不错,自己画也一定能画好”,接着可以鼓励孩子开始观察、画身边喜欢的人或事。
这样的建议,可以帮孩子指引出他们要去调整的方向。具体等孩子画的时候,也不需要画得像,而是让他们明白,用自己的方法画,才是“属于自己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