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大,你却越来越小
记得不知道是在哪一年,那年我还小,奶奶牵着我的手去看望姑姑。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无论去哪里都只能靠双脚去丈量两地的距离。一路上,我不知多少次不耐烦地发问:“奶奶,到了没有呢?”,“奶奶,还有多远呀?”“奶奶……”那一次,不知道最终走了多远,总算是到了,但这一段遥远的距离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么多年过去,也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在路上感觉目的地遥不可及的那种绝望。
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又不止一次地走过那条路,却再也没有产生过当初的那种绝望。直到最近,我一时兴起,拿起手机百度地图搜索了一下当年我走过的那条路,竟然发现当年那被我视为遥不可及的地方,距离那时我住的地方只有短短1.2公里。我笑了,原来在小孩子的眼中,1.2公里也可以成为到达一个地方巨大的阻碍。
上了小学,学校离家大概也有1公里,那时每天早上出门,中午回家吃饭,然后继续上学,晚上回家,每天四趟,除了休息日从不间断。初入学的时候长辈们接送了几次,然后就全凭自己,走完了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再也没有觉得一公里是很远的距离。
后来,上了高中,学校离家有近10公里远。如果像之前上小学、初中般一样每日回家已不可能,只能选择住校,每两周搭乘公交车回家一次就成了每日的期盼。在那段几乎与世隔绝的岁月里,十公里又一次成为了阻碍了回家的距离。
高中毕业那年,第一次一个人坐车去了一次省城,30公里。我忘记不了那一路上惴惴不安的心情,一路上都在担心车把我拉到陌生的地方,我就会就此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也是在那个夏天,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说起来,比起那些要自己一个人搭乘火车去学校报到的同学,我还是比较幸运的了。那天早上,父母送我到学校,帮我整理好床铺,匆匆吃过午饭就踏上了归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鼻子一酸,眼泪不自禁地就扑簌簌地流了下来。我害怕,我恐惧,我有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一个人就这样被丢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还找得到回家的路吗?然后,后来,我又羞愧地知道了,大学校园离家还不到100公里。
工作以后,我去了很多地方。有时搭乘汽车,有时坐火车。再也没有觉得距离会成为我去某一个地方的阻碍。而今,在距离家里20公里的地方上班,每天开着车,听着车里播放的音乐,伴随着“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的节奏享受路上的惬意,忽然发现距离也可以变得这么美。
工作之余,我还喜欢上了旅行,常常利用节假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距离短则几十公里,长则几百公里,不一而足。前一段时间,更是乘坐飞机去了四五千公里外的地方。然后,我就发现,每一次第一次去了一个更远的地方,心中都会有忐忑,然而第二次再去同样距离的地方,就完全释然。也就是说每一次去了更远的地方之后,内心深处所能接受的距离就会实现刚性增长,实现质的飞跃。
当然,我也发现。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区域都会有所增加。比如有时回家看望长辈,听他们说起我们所在县城东边扩建的新城区他们都从未曾去过,我在吃惊之余也表示了理解,毕竟他们只是在家里附近的区域活动,出门办事多是采取走路的方式,最多骑一下电动车,那么他们没有去过县城的新建区也不足为奇了。
突然有一天,我顿悟。如果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双腿,那么你的日常活动的区域也就仅限于住地方圆1公里以内;如果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那么你的日常活动区域就可能是住地方圆10公里以内;如果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那么你的日常活动区域将是住地方圆100公里以内;假如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是飞机,那么上千公里的出行也将不在话下。日常交通工具每升一级,活动的范围就回呈几何倍增长。而日常能够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年龄,更取决于你的见识与眼界,见识与眼界的根基就是你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来源是不断的读书与学习。
世界,我越来越大,而你却变得越来越小,这一切都是读书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