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简友广场

罗振宇:每当千钧一发,就来启发一下,523个启发瞬间,点亮你

2023-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陆华胥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550/6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最近读过的一本小而美又精彩的书,罗振宇老师的新作——《启发》。

01

# 关于本书

罗振宇老师最广为人知的是「罗胖60秒语音」。

在2012-2022年,每天早上6:30,他都会在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上发一条语音消息,60秒不多不少,坚持了10年时间,真正做到了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十年期满,不再继续。而这本《启发》,就是十年语音的精选,从3652条推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523条,每条独立成文,提炼一个关键词,创新使用字典字母索引的方式排列。

从A到Z,一个关键词一页内容,主题多元,商业趋势、组织逻辑、成事理念、职场方法、个人成长、读书写作,文字简洁明快,有干货,有趣闻。


02

# 阅读体验

这是一本很精致的小而美的书,首发的时候,我就下单了,拆封后发现它很有意思。

制作精良,小开本设计,拿在手里很趁手,封面设计主题突出,暖暖的橙色,热情满满。

硬面书皮硬朗,纸张用料很好,一页页翻看的时候,指尖顺滑的感觉很舒服。

排版比较疏朗,不仅用暗红色标记重点,还在页内留白,如果受启发、有想法,可以直接写在空白处。

不仅如此,这本书金句频出,简直是金句素材库,对于写作者构思及行文很有帮助。比如:

*榜样的意义不是示范了一种成功的方式,而是给了整个世界一种新型的勇气。

*串起新知的,是已有的常识;阻止思考的,也是已有的常识。

*勤奋,不再是对自己时间资源总量的无限开发,而是对自己时间使用质量的无限提高。

*真正的时间管理秘诀是什么?其实就是四个字。沉浸,沉浸在自己做的事里。尊重,沉浸的,是你尊重的事情。

*众目睽睽之下的生活策略,就是专心干自己的事,用干那个事情该有的样子去干自己的事。

*大多数时候,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什么具体的选择,而是努力把自己最终的选择变成一个好选择。

为什么那么多金句呢?

一方面,这和作者个人的知识素养、见识视野有很大关系,有趣有料自然会有所洞见。

另一方面,内容最初的形态是语音,60秒的时间里,破题、讲述再做结论,既要高度浓缩精炼,还要吸引用户听完,获得启发,而金句好听又好记,所以才会这么多

03

# 读书感想

01)选择一个跨度,做时间的朋友。

按照日更的视角看,罗振宇老师曾经每天一条语音,其实也是日更的一种方式,日日不断,雷打不动。

对于这件事,我的感受是,一个字:服;两个字:佩服;三个字:真的服。

先不说主题及内容,就是每天早上起床,按时按点发一条语音,都颇具挑战,此外选题及内容也会让人焦虑,更别说遇到工作繁忙、出差、生病等特殊情况。

听的人都不见得坚持下来,比如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会及时听,工作以后,慢慢转向看电子书、听解读稿。

而罗振宇老师死磕自己,启发大家,坚持十年,身为内容生产者的这份敬业着实让人钦佩。

我想,这考验的是系统化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没有习惯成自然的自律,一路坚持下去,才会成为时间的朋友。

时间无言,它在默默关注我们的一言一行,给出或正面或负面的反馈。

不论重视短期,还是专注长期,都能得到相应的结果,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于人于己有利,俯仰无愧于时间。

短期的,做时间的新朋友、朋友,会得到它的反馈,可能会是一次惊喜,一次升职,一种经历。

长期的,成为时间的挚友,会经历行业周期起落,开创出个人事业,构建和谐的家庭,度过生命某个生命阶段,乃至转折。

在不同的时间跨度上做事,会收获不同量级的成果,我们也会成为不同的人。

02)看到具体背后的丰富多彩。

书中的关键词是具体的,分享的每个话题,无论是一个观点,一个辩题,还是一个现象,又或者一点感悟,都是具体的。

阅读的过程,就像罗振宇老师坐在面前跟你分享他在啊哈一刻的启发,有很鲜明的对象感。

不仅如此,书中不同内容中,具体也是一个高频词,高手研究的具体,面临的场景具体,解决的方法也要具体。

所以,虽然全书没有一个逻辑线串联起来,可是看起来却不会觉得珍珠散落一地,背后那种面对时代现状,研究具体情况的思路如草灰伏线,绵延不断。

读下来并不累,反而还很有趣。

对于我写作的启发在于:

分享笔记或感想,要注意具体,避免空洞无物的情感抒发,关注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面临具体的问题。

也就是要注意避虚就实,做到言之有物。

03)化整为零才能久久为功。

每天的语音,300字左右,感觉听几句话就结束了,而10年累计下来,整个体量在110万字左右。

这个数据,有点惊人。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日常的点滴,并不突出,可是经年累月以后,就形成气象了,让人惊叹不已。

感慨之余,不由得想到,这样的操作对于个人成长也很有启发意义。

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不奢望短期内脱胎换骨,而是沉住气,放平心态,每天精进,在平常的日子里,践行个人成长的方法,一点点迭代自己,在时光中雕琢自己。

对于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棘手难办的工作,可以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行动项,甚至是每天三五分钟的动作,保持刻意精进,一定会量变产生质变。

这样不会觉得压力山大,不会焦虑到寝食难安,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一路向前。

不知不觉间,就走出很远很远,也许有一天,就到达了别人眼中远方的田野。


04

# 写在最后

这本书看了很久,断断续续看完的,平时睡前,或者周末,翻看几页,总能遇见意料之外的精彩分享。

从一个关键词,看到背后的一个逻辑树、社会图景,看到在当今时代,个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得体又不焦虑,奋进而不懈怠。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从清晨起来,到出门的地铁上、高铁上,穿行绿色田野时构思,临窗听雨又继续,写一写,想一想,再写写。

写了那么多阅读《启发》的启发,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读者、日更作者的感悟,也不全对,毕竟个体的认知、经验和感受,框定了思维的蓝图。

希望这些小启发,对你也能有所启发,如果对本书感兴趣,可以去看看,通过一次阅读,收获十年精华,还能常看常新。

以上内容,是今天的分享,谢谢你看到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