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霄雨知识频道读书想法

人生如熵,你敢保证自己的孩子100%不会跳桥吗?

2019-04-21  本文已影响69人  明霄雨

这两天,被上海发生的17岁少年跳桥事件刷屏了。每次发生这样的热点新闻,舆论上都会出现完全对立的两种声音,这次也毫不例外。有的人指责孩子一方,说怎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敏感脆弱玻璃心,动不动就要死要活;另一些人指责家长一方,说母亲肯定是偏执刻薄不理解孩子,才把孩子逼上了绝路,云云。

有人也问我什么态度。我说,我没态度,只为这一对母子感到惋惜。

因为在一个极端事件发生之后,再去讨论这件事本身还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典型的后验体验,说白了就是“事后诸葛亮”。

人们一直自认理性,笃信自己的头脑对因果关系那是理得一清二楚。但事实如何呢?

据说二战结束之后相当多的人都立马升级成了造诣极高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可以从战前一些微小、个别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中察觉到出希特勒发动二战的端倪;他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想到一些办法来将纳粹扼杀在摇篮里;如果那个时候他们是英国、法国军队的指挥官,二战可能根本就不会扩张到整个世界!但你我都知道,这种智慧非常类似于抗战神剧的那句台词:“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你带着上帝视角去评判过去的事件,只会让人觉得假。

人生如熵,你敢保证自己的孩子100%不会跳桥吗?

其实我猜想,更多人也并不是对这次摊上事儿的这个家庭有多么关心,只是比较享受从道德上评判别人的感觉罢了。有趣的是,道德观这个东西,比刚才提到的后验体验更加不靠谱。

有人曾举出过一个著名的例子。说假设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开到了一处岔道,面前的其中一辆铁轨上站着1个人,另外一条铁轨上则站了5个人,列车无法紧急刹车的情况下,假如你恰巧是扳岔道的人,会让列车冲向哪条铁轨呢?

大部分人可能会说应该让火车冲向1个人的那条,因为这么做是通过牺牲一个较小的利益,来保全更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增加一个条件说,只有1个人那条铁轨上站着的是一个孩子,而另外一条铁轨上的是5个成人呢?有一些人的选择就会发生转变,他们会觉得孩子更需要保护,因为他完全没能力躲避,而另外5个成人说不定有机会躲开。

这时再改变一下条件,并没有什么岔路,面前的唯一一条铁轨上站着6个人,只要推一个到车轮下,列车就会停住,其他人就可能得救。认为应当牺牲一人保护多人的你,会不会选择去推那个人呢?你可能就要犹豫了。

这个假设的命题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下去,比如说假如不需要你直接动手推,只是按一个按钮就能随机推一个人出去,你会按这个按钮吗?如果那群人里恰巧有你的亲人呢?……你可能感觉到了,因为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人们的道德判断会来回摇摆,甚至于有可能给出前后相反的选择。由此可见,人类的道德观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稳定。

除了一件事的当事人之外,谁又完全了解事件当时的全部主客观因素呢?那么根据道德观不确定性理论,谁又有资格来对当事人进行道德评判呢?

人生如熵,你敢保证自己的孩子100%不会跳桥吗?

而且,大家所有的评价都是以当事人处在理智状态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普遍的认知:每个人都是理性的。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事件,从当事人们的身上实在看不到理智在起作用的征兆,比如前阵子的重庆公交坠桥事件。著名认知学者吴伯凡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其实理智只是人的“认知董事会”的成员之一,而且往往还不是“董事长”。

所以斯科特·派克才说,心智成熟,也就是能够用理智去约束行为(还不包括结束思想),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人们经常终其一生都学不会理智该具备的四条基本素质:延迟满足、尊重真相、承担责任,和求得平衡。我们自己都还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呢?

还有一些人的矛头并不针对当事人,只是发表由此引发的思考和看法。这里也隐藏着一种动机,就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活着,他们会从经历的事件中去找寻最有利于自己的部分,来不断巩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主观上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更多的合理性。这也许是大多数人愿意花时间去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原因,包括我自己。

但是说便说了,不要过于指望能够仅凭动动嘴皮子就改变什么。该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讨论了好几百年了,至今人们仍然莫衷一是,不可能因为某个事件就突然冒出压倒性胜利的一方。觉得应该严格管教孩子的那些人,并不会因为一次临时事件的恐吓就变得彻底放任;习惯于批评原生家庭的人,也并不会因为有人讲了几句父母难当就选择体谅。事件会很快过去,人们也还是会抱着习惯的态度去生活,相比之下,永远活在不幸当中的,只有一息尚存的当事者而已。

人生如熵,你敢保证自己的孩子100%不会跳桥吗?

其实,会发生这样的事,说不定并不见得因为他们是母子,而仅仅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也就是说,任由你千算万算,把自己打造成圣母玛利亚,也不能保证你的人生中百分百不发生令人心碎的事件。因为就算你能够控制自己,也控制不了别人,因此也不可能令所有人都对你满意、和你一起愉快地玩耍。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如熵,我们本身就是活在一个复杂易变的、模糊而不确定的世界里。出于恐惧而试图通过反思、预测、计划来控制未来,如同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结果都是白费力气而已。所以慷慨激昂地写完文之后不妨问问自己:聪明如你,敢保证自己的孩子100%不会跳桥吗?不需要回答我,如果你内心真的有这样的确信,那么恭喜你。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明霄雨知识频道,一起来让知识为我所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