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顾行,行顾言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中庸》第十三章)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忠信孝悌四个方面,我一个方面都没能做好。孔子为什么这样自责呢?
孔子幼年丧父,是母亲把他养育成人,等他成年以后,已经没有父亲可以侍奉了,所以他说:“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珍惜每一刻陪伴父母的机会;
孔子年轻的时候,干一些杂活以谋生,后来好不容易被鲁国国君赏识,三桓也对他寄予希望,做了鲁国的司寇,可是他一上任,就把少正卯给杀了,引起了士大夫们的极大反弹,更严重的是,孔子说服国君堕三都,动手拆毁三桓的私邑,激化了与三桓的矛盾,孔子不得不远走他乡,周游列国;齐王要重用他,因晏婴阻拦而未能如愿;楚王邀请他去参与政事,结果被陈国围困在边境上七天七夜,师徒一行人差一点饿死,好不容易楚军来了将他救到郢都,结果楚王驾崩了。所以,孔子说:“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想做一个忠臣以侍奉贤君,没能做到。
孔子有一个兄长,天生残疾,靠孔子供养,可惜也过早去世了,所以他自责没有尽到做弟弟的责任,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孔子一生几乎都被排斥在体制之外,无权无势,家无余财,生活上接受朋友弟子的帮助多,自己却无法回馈,更不用说在朋友困难的时候,先给与帮助了,因此他说:“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孔子这是在反省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坦陈自己的不足,其实也是以身说法。父母兄弟在的时候,当下就要做到孝悌,有为国家服务的机会,就要做好每一件事,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力所及,要及时予以帮助。这些都应该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
他说,平时在谨言慎行方面,做的不够的,不敢不加倍努力,凡事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说话的时候,要想着自己能不能做到,做事的时候要想着自己说过的话,做到了这些,谁还不会成为诚实的君子呢?
朱熹评论说,道不远人,要求别人做到的,一定是道所要求的,所以孔子自责自修,为人作出榜样。德行上有不足,能够自我勉励,则行动更加有力;言语当中有说过头的,就尽量说得和缓一点,则在谨慎方面就能做得更好。足够谨慎,则能够言顾行,足够有力,则能够行顾言。
朱熹认为,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都是修道不远离世俗的道理,就是张载所说的“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
总结这一章,朱熹说,道不远人,愚夫愚妇也能行道,而孔夫子说自己没有一个方面做得好,这是说道之用是极其广大的,而之所以道无处不在,那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终极的东西存在着。
------《中庸章句》审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