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的散文随笔

自我追寻中的结束,迷茫和重生,一个都不能少!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31人  陈歌的小视野
自我追寻中的结束,迷茫和重生,一个都不能少!

学习自我发展心理学: 结束,迷茫和重生之后和留言达人斜阳的一些讨论和思考:

斜阳:

很多改变其实是被迫的,不是主动的,有人说伟大是熬出来的,我觉得伟大是被逼出来的,咱们年龄相仿,我只能说,如果没有经济压力,可以考虑先把后路断了。

我:

虽然我们的交流才刚刚开始,你说出来的话就能触达我内心深处自己都觉得略带疯狂却极其渴望的想法,惊呆了!
你说很多改变都是被迫的,这一点我感同身受。
我有两个女儿,生了小女儿后,家庭的精力投入成倍增加,没有办法正常上班,无奈之下自己注册公司做建材生意,如果不是被迫我可能还在一家公司朝九晚五领薪水呢。自己做也赚钱了,但总觉得不是真正热爱的事情,老想着放下。
你说: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可以考虑先把后路断了。
这其实和今天陈老师所讲的:结束了就是结束了,不要老想着自己结束给你带来的损失,或者说用新的事情去把结束带来的损失给弥补回来。
那就还真的没有结束,也就真的没有开始,就不存在重生,就没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斜阳:

你若做了心理咨询或樊登分销,也会有别的兴趣。
需要先把热爱和兴趣分清楚。

我:

我也预料到了,若做了心理咨询或樊登分销,也会有别的兴趣,自我都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在这里就停止了,关键是我要先开始,目前就是我要跨出第一步开始,才有机会发展。这是我现阶段的目标。

斜阳:

可以开始,但先必须搞清楚兴趣和事业,事业可以牺牲的东西很多,但兴趣不是,确认之后可以行动。
这是价值观确认的过程,比如,事业和养育孩子冲突了,怎么办,这些问题要提前想好。

我:

如果说事业和养育女儿冲突的话,那么我肯定是选择果断的放弃事业而选择养育女儿,这也是我目前没有草率决定开始做什么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要考虑到能不能兼顾家庭兼顾养育女儿。
如果冲突,我果断的选择照顾家庭和小孩。或者是找出可以兼顾家庭和小孩的举措,在不影响的前提下,才会推动自己的事情。
关于你说的把事业热爱和兴趣分开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我是比较模糊的,我确实分不清,到底事业,热爱和兴趣,要不要分开或者甚至我就不确定什么应该是我的事业,什么是我的热爱?什么是我的兴趣?我都不清晰的,我的脑子里面这些概念,都不是很清晰的。
但是前段时间我听刘澜老师他讲关于这个,发现自己是谁,到底是谁的时候,提出一个三环理论:
三环理论就是要不断的问,我热爱什么?我的擅长是什么?我的机会是什么?用热爱,擅长和机会这三个环,来寻找那个叠加的阴影部分,那个区域的修炼,就是你从平凡到卓越的通道。
从他的这个理论来说,是他是在寻找一个,交叉的部分,而不是让他把他们,这些东西区分开来的,不知道是我的误解还是,还是考虑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我也是挺纳闷儿的。

斜阳:

关于你的事业和孩子的养育....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家庭的选择,你要动员群众,解决难度,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就不需要领导力了,思路可以再开放一些
关于澄清概念,这就是西方哲学教会我们的,需要你自己去评估和感受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因为连第一步的描述都完成不了,人无法去实现一个自己不清楚的想法
绝大多数人在描述自己的理想时,翻过来覆过去,只有那一句话:我要变得很牛逼!——至于怎样才算是“牛逼”接看问下去一定卡壳。这种尴尬反映出了绝大多数人在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可能连那个东西的定义都不清楚。

我:

你不仅领导力的课程学得好,关键时候用得上才叫一个妙!
和你聊天儿和你探讨问题,总一种感觉: 我是在问一棵树的问题,而你不仅回答了树的问题,还指给我看一片森林。

斜阳:

过奖了,其实99%的人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

我:

看你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深度,让我不尽的感叹: 高手的思维模型,基本都是相似的。今天和你的聊天让我再一次的验证了这个观点。
传说杭州城里住着两位高人,一个是马云,一个是蔡志忠,你所表达的观点,蔡志忠先生,也有过类似的阐述。
大家都熟悉的李笑来老师在他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些书中都有过类似的阐述,包括李笑来老师,在最近刚刚发布的那部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中也再次印证了这些观点。
万维刚老师精英日课,也多次提到过这些概念和思维方法。

征得斜阳的同意后,我把我们的探讨过程整理一下,发出来,记录我们思考和交流的过程。

这周007的作业已经准备好了!


自我追寻中的结束,迷茫和重生,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