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拆解爆文笔记28《粥左罗:只要你120%的相信,你的人生就会出现

2023-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朝挖夕锄书香满屋

一、原文链接

那些年入100万的年轻人,都赢在同一个核心认知上

二、思维导图

三、阅读思考

读完就受益是我拆解这篇爆文最大的感受,它让我记住一个观点:“只要能积累的东西,基本就会有复利效应!”

马云说过,“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换句话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你会看见复利曲线带来的人生奇迹!

对这一点最有触动的非成甲老师莫属,他在下面这一篇文章里有阐述:

成甲的复利人生:愉快地做别人眼中很难的事

我更喜欢《认知觉醒》书上的说法,一如下面这张图片所示:

复利效应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慢慢突破阈值,来到临界点!

来自《认知觉醒》

1我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复利公式:

F=〖P(1+i)〗^n

其中:

F 代表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之和的价值,或叫最终收益。

P 代表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或叫本金。

i 代表利率,或叫收益率。

n 代表计息期数(时间单位:年),或叫执行次数。

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最终总体收益与时间关系最大,因为是幂的关系;与收益率关系其次,因为是指数关系;与本金的关系最小,只是倍数关系

最简单的理解:复利效应就是做时间的朋友,长期坚持刻意练习:先做正确的事情,再正确地做好事情,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直到来到拐点!

2我的收获

我读过关于复利的解释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好好学习》一书中成甲老师的解释。

在他看来,复利的本质其实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来自《好好学习》

大白话理解:复利在一定情况下作为一个行为或理念的“闭环”:通过一个行为加强下一个行为,再进行优化、重复和循环

众所周知复利是一个数学模型(如上面的数学公式所示),其实它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规律之一。

一句话概括:生活处处有复利!

比如:

提高学习能力,能够让你学更多的东西;学了更多的东西,你的学习能力又会进一步加强。

锻炼能够让你的身体机能越来越好;身体机能越好,又能够支撑你继续锻炼。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你认识的朋友越多,就有人愿意将你推荐给更多朋友,那么你就能认识更多人;认识更多人,会吸引更多人认识你。

……

那为何很多时候我们体会不到复利的好处呢?

这是因为有两个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复利的效果——利率和执行次数

所谓“利率”,就是做A导致B后,B对A能有多大的强化作用。

利率一点点的差别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让我们看个最简单的例子:

来自网络

套用这两个数学算式说明利率的变化带来的差别:

只要每天坚持进步1%,一年之后就会有37.8倍的惊人进步;如果每天退步1%,一年之后将会退步97%。

另一个对复利效应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是执行次数。只有执行的次数足够多,复利效应才能发挥出来。

比如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书上提到过:

“如果我想养成一个习惯,通常不会以21天为标准,而是要求自己至少做半年。”

这是因为21天的重复达不到发生彻底改变的行动量;只有至少持续重复180天后,才能引起习惯的质变!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执行次数带来的复利变化!

3我的想法

知道复利的本质后,我们在生活中应用「复利」效应有三步:

第一步,找到一件有“ A导致B,B加强A”的事情

第二步,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

第三步,增加这件事重复发生的次数

然后就是重复第二和第三步,耐心等待临界值的到来。

举个例子:

如果你想在抖音平台做短视频,这件事是符合复利模型的。

我们每发一条短视频,平台会推荐,有感兴趣的人点赞和关注、分享;

其中分享最关键:越多人看,平台会给你更多引流,也就会有更多的浏览量。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视频的质量,不管是选题、策划还是拍摄、剪辑。

保证更新的频率。

这个模型的利率就是有多少人喜欢短视频的内容,愿意分享、关注这个短视频账号,执行次数就是短视频的推送次数。

很多人可能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什么人看就放弃了。

这是因为复利效应一开始的曲线是非常平缓的,前期你可能都感觉不到增长的存在。

只有当突破了某个临界点以后,才有突飞猛进的提升。

再比如粥左罗老师在上面链接里面提到的知识复利

来自《认知觉醒》

知识点不够多的时候,它们之间是无法打结织网的!

只有先通过海量吸收掌握足够的知识总量,才能在知识点之间“缝接”成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每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与之前掌握的知识点关联起来,让新旧知识相互“繁殖”,产生“涟漪效应”!

知识积累最初是相加效应,积累多了就是相乘效应,甚至是指数效应!

所以当我们还没体验到知识复利带来的好处时,就做好一件事:积累知识输出知识(利率),不断调用知识(执行次数)!

最后的话

李笑来老师说过:“我们活在一个知识变现很容易、变现金额越来越高的时代。知识的习得与积累必然是有复利效应的。”

“知识复利”参见这一篇:

王智远: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底层复利”

越早相信复利的力量,它就能越早帮到你——

唯一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一点点,改变一点点!

就好比我写作输出一样,我相信我每一次输出都是对知识的最佳转化,真正做到“以写促学、以学促写”,让知识点之间慢慢形成复利效应,直至最后触发临界点!

从现在起,你愿意和我一起多做具有“复利效应”的事吗?比如《认知觉醒》书上提到的“早冥读写跑”五件套,让时间慢煮、见微知著后,复利自然会在你我身上“发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