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
快清明了,我决定周日去给母亲上坟。我们想让儿子一起去。一方面想让他出去转转放松一下眼睛(一直在家玩电脑看手机)一方面想让他亲自感受一下家乡的传统文化。
周六下午老公给儿子说了我们的想法,可是儿子不愿去。周六晚上我和老公商量起这件事,都觉得他应该去。我知道又要有一场大战了。
周日早上我做好早饭就去叫儿子:“我做好饭了,吃完饭我们得去给外婆上坟。”
“我不是说过我不去么?”儿子有点不高兴。
“快清明了,我们得去。”我坚持道。
“我玩完还要写作业!”儿子开始找借口。
“我们可以早点回来!”我继续坚持。
“怎么每周都有事?”儿子声音有点大,看起来开始烦了。
“上周是奶奶打电话想让我们回去喝羊肉汤。”我稍停了一下说。
“上周是奶奶让回去,这周是爷爷让回去,再下周是外公让回去……?”儿子大声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不再理我。
我知道儿子生气了,可是我必须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盯着他的眼睛,看着他不屑的表情好大一会,我说:“上一周奶奶让我们回去你回去了,下一次爷爷让我们回去的时候你不想回可以不回。爷爷奶奶让我们回去,是想见见我们说说话,你不回去爸爸妈妈得回去。不过“清明节”一年就这一次,回去上坟是孝道,这个必须去。即使外婆对你再不好也得去!”说完我噙着泪从他的房间走了出来。(其实儿子一直念叨姥姥对他的好)从儿子房间出来,我就和老公说他去不去是他的事,我们必须让他知道做人的准则。
吃完饭,我和老公商量老公先去开车,我在家里整理房间。老公回来时打电话给我,我再下去。
当我快整理完房间时,听到儿子在房间里问:“妈妈,您们啥时候走?”我说:“等你爸爸打电话了我就下去。”儿子大声说:“妈妈,我也去啊!等我,我现在去穿衣服。”我说:“好的。妈妈给你晾了一杯水,你先喝点。”儿子说:“好!”
居说:孩子们从来就不反对原则,甚至渴望原则,怕的是家庭中没有原则,最怕的是父母不能坚守原则让自己分不算什么是原则。
居说:孩子只是浅睡,叫醒极易;大人死睡,极易睡死,叫醒极难。
居说:面对孩子的情况处理时,你要展示的是强大的气场而不是生气的熊样。
居说:向孩子提出要求时,要的是原则的高度而不是耍个人态度,要的是执行的力量而不是吼叫的音量。
居说:不要焦虑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状况,切不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更不要猜度孩子的内心,只需要做到“原则面前绝不让步,感情面前绝不含糊”,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居说:面对孩子出现状况之时,我们时常觉得纠结、迷茫、痛苦、彷徨的根本原因在于总想在期待中消极地等待着孩子的自我改善。必须要敢于和孩子共同建立规则勇于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这也是孩子所需要的力量传递与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