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想爷爷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是说到了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马上春节了,在节前的大扫除和备年货之余,闲下来时总是想到小时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那些“年”。
爷爷是典型的庄稼人,质朴老实,没有文化,一年到头就是操心地里的庄稼、家里的羊和十几只鸡。看看过年的几个片段,传递着对子女浓浓的爱和中国文化的传承。
1.杀鸡
爷爷家每年抱一窝鸡,经常遇到鸡瘟,最后就剩下10只左右。爷爷精心喂养,平时收几个鸡蛋舍不得吃,拿到集上换几个零用钱。到了年前,爷爷总是催着爸爸把两只最大最肥的公鸡杀掉,给我们过年吃。我能看出爷爷的不舍,但看着我们大口吃着香喷喷的鸡肉,他咧着没牙的嘴笑得很开心!
2.贴春联
老家都说“二十八贴花花,你家没有我家花”。到了腊月二十八,爷爷带着我们拿着一碗打好的面糊做胶水,开始在每个门上贴春联。农村虽然穷,但大小房间很多,要贴的地方也多,没有一个上午贴不完。除了房门,大门口是“出门见喜”、面缸上是“五谷丰登”、水井上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家隔壁是大爷家的院落,我记事时就没有人住,但爷爷每年都要去把该贴的地方都贴上,要把过年的喜庆传递到每个角角落落。
3.烧火
年前的蒸馍、煮肉、炸油条麻叶和菜角工作量很大,烧火的任务都是爷爷承担。爷爷早几天就把各种柴火堆到厨房准备好,有树枝、玉米芯、棉花杆。爷爷坐在灶前的小凳子上左手拉风箱,右手往灶膛送柴火,他根据妈妈的要求不停地调整火苗大小。红红的火苗映的爷爷脸膛红扑扑的,时间长了被火烤得满脸汗水,炉膛中偶尔飞出的灰落到他身上、脸上。半天下来,他累得站不起来,脸上的黑灰像是刚从煤窑里出来。偶尔,爷爷从厨房出来,像变戏法一样,会拿出两个小小的烤红薯,我知道这是他一边烧火一边烤的。用柴火灰烤出的红薯真是又软又甜,掰开红薯瓤冒着热气,满院子都是烤红薯的香甜味,绝对是大街上卖的烤红薯无法比的,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过年吃饭我们说那个菜好吃,妈妈不忘夸一句爷爷“那是你爷烧火有水平才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不善言辞的爷爷听到,满是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
4.上供
年三十,爷爷把供桌和祖先的画像擦的干干净净,摆上前几天做好的各种肉和菜。晚饭时,爷爷一定是把煮好第一锅饺子规规矩矩摆在供桌上,跪下向祖先磕头后才拉开了除夕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的序幕。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百善孝为先”是代代传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