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故事

致父母:付出、放手与唯一的爱

2016-02-19  本文已影响68人  大大姐说

       随着同龄人为人父母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无论是各大网站还是朋友圈,淘不开的话题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怎样养?各路专家的各种观点。不仅是孩子长大前的教育,如果教育不当,还会影响孩子的婚后生活,以及孩子对自己下一代的教育。甚至很多婚恋专家也在各种场合频频提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让人想起来真是不寒而栗,谁知道哪天无心说的一句话会对一个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阴影?!

      对于这些,我特别想引用《绝望的主妇》中优雅女主Bree 对心理医生说的一段话(原话记不得了,大意是),“去你的弗洛伊德!他的母亲,一个女人,对家庭尽心尽力,她每天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孩子长大以后遇到了问题,却说是因为她的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做了什么不妥的事情。这还有天理么?!(最后这句话是我自己脑补的)”

      说实话,我特别不希望我的父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看见这些所谓的教育理论。我妈说,都怪我以前不该如何如何教育你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难受。

      父母曾因工作调动在我四岁的时候,将我留在奶奶家半年;母亲也因为夜班和进修,失去过很多陪伴我的时间。按照现在的教育理论,这些都是对我的伤害,造成我成年后缺乏安全感的因素。 但那又怎样?他们除了为了家庭的经济条件更上一层楼,更是我在工作上的榜样啊!并且我一样的还是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的傻笑王;一样是大家眼里好相处、善解人意的老好人;一样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打不死的小强。所谓的教育理论未必全对,不是只有陪伴才有安全感,不是只有带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才叫情商高。

      在我父母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的教育理念,提起教育家,也只会有人想到孔子、陶行知。但那时候父母大部分都还是能够做到物质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我的需求,虽然达不到予取予求,至少也是从不马虎对待的。关于学习至上,高考指挥棒的观点,现在看来虽然落后,但对于经历过文革的他们,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求的他们,作为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如果能够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啊!可即使在所谓素质教育全面盛行的今天,成绩也依旧是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重要因素不是么?

你能说当初的他们做的不对、不好、不是好父母么?而我的父母,只是那时候的父母们的一个缩影。但他们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父母是否冒出过再生一个的念头?我不知道。但他们确实坚持完成了一个独生子女父母的使命。

我的父亲是家中的老大,因为早年爷爷支援西部离家,他要帮助奶奶照顾三个弟弟妹妹,背负了很多长兄为父的责任和艰难。

我的母亲,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姐妹众多且年纪相近,对于资源的争夺也就格外激烈,争夺食物、衣服、父母的关爱,是她童年的主题。

我想他们是从心里羡慕过我的,独生子女的自由、独享。而独生子女的寂寞和孤独,我想大概是很多人自己设想出来的。有么?至少我没有过,因为父母给了我足够多的爱,甚至在我成年以后,这种爱也并没有减少。

我曾有过一段叛逆的时期,甚至今天在北京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乐意再做一个一切都按照父母意愿生活的乖乖女。这样的原因,他们知道,但是没有说破。为了我的幸福快乐,他们选择了放手,给我自由,给我天空。这就是爱。

有一次和朋友们吃饭,朋友A说起去美国生娃,以后让孩子去美国。

朋友B说:“我以后绝对不让会女儿出国,留在北京,早就给她都准备好了,啥都不用她操心。”那时候他的女儿不过一岁多,他在北京打拼多年,有房有车有户口,早已成为中产阶级,他也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A说:“不要干涉儿女的事情,儿孙自有儿孙福。”

“你还不是一样干涉?”

A沉默了。

B继续说,不能送孩子出国啊!就得留在在身边,万一我想她了怎么办?

而朋友C提醒他,你父母也早就在老家给你安排好了一切,你还不是来北京发展了?

B也沉默了。

“好了,想开点。刚才A不都说了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等我们老了,我们几家住在一个养老院里,有个伴,好不好?”C说。

一桌人都沉默了。这顿饭吃得堵得慌。每一个人都各怀心事,包括我。说不清楚是在懊恼自己远嫁的任性不孝,还是在感慨终有一天我也得对我的孩子放手,抑或是想到了自己的晚年光景。

曾经看到网上有独生子女说,不敢生病,不敢死,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你。

那么就用这句话结尾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