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汉末名门,襄阳习氏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汉末处处都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出身贫寒的要从小吏做起,出身名门的能以郡右职作为起点,或者从县长、县令开始。本篇来聊聊襄阳习氏。
三国时期荆州地区有着众多名门望族,如庞氏、蒯氏、蔡氏、黄氏、马氏、习氏,庞氏有庞德公、庞统,蒯氏有蒯良、蒯越,蔡氏有蔡瑁,黄氏有黄承彦,马氏有马良、马谡。习氏也不遑多让,为了方便阅读先列个名单:习融、习郁、习询、习竺、习承业、习蔼、习珍、习温、习宇、习祯、习忠、习隆、习授、习氏。
为什么说习氏是荆州名门?《三国志集解》中卢弼作注时提到习氏为襄阳巨族,案《晋书·山涛传》习氏直到西晋时期依然兴盛。季汉有习承业、习珍、习祯,吴国有习温、习宇,魏国有习授,习氏也算得上分侍三国了,可以保证家族传承。
“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晋书·山涛传》
“习氏为襄阳巨族”——《三国志集解》
关于习氏的记载大多来自《襄阳耆旧记》,其作者习凿齿也是习氏后人,生活在西晋时期,享受着习氏宗族带来的富贵。一个个来看吧,习融未曾出仕,他以德行著称,这也是东汉时期一直提倡的。他的儿子习郁凭功被封为襄阳侯,显赫一时呐。
“宗族富盛,世为乡豪”——《晋书·习凿齿传》
习询、习竺才华过人,后来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的夫人习氏,可能就是习竺的女儿。习承业同样博学多多才,名门望族出来的子弟底蕴大多不差,差一些的也留不下名字。习承业是随着刘备入蜀,历任江阳、汶山太守,也算是显职。习蔼,没有记载,就留了个名字。
习祯字文祥,这位是被杨戏录入《季汉辅臣赞》的,他的妹妹嫁给了庞统的弟弟庞林,这也符合豪族之间的门当户对。习祯本身名气仅在庞统之下,还要超过马良,但他的事迹没什么记载,只有随着刘备入蜀,官至广汉太守。
杨戏夸赞习祯、马良等人都是荆州俊彦。习祯之子习忠官至尚书郎,习忠之子习隆官至步兵校尉,曾上书刘禅讨论为诸葛亮立嗣事宜。顺便提一句习氏,因为曹操拿下荆州导致夫妇分离,习氏独自抚养孩子十余年,直到庞林随着黄权降魏才团圆,曹丕很欣赏她的气节,下令赏赐过衣服。
“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赞马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处仁、殷孔林、习文祥”——《三国志·杨戏传》
习珍字文祥,刘备任用他为零陵北部都尉、裨将军,孙权诛杀关羽后他誓死不降,哪怕同郡潘濬亲自前来劝降也不行,坚称自己“必为汉鬼,不为吴臣”,最终箭尽粮绝,仗剑自裁。这事对于季汉、吴国都值得大书特书,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也不是没引用《襄阳记》,但最终仅见于《襄阳耆旧记》,其真实性存疑,且习凿齿提到刘备追封习珍邵陵太守,直到孙皓时期才有邵陵...
“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晋书·地理志》
习珍之子习温降吴了,这也是疑点之一。在习温十几岁时,潘濬就预言他能出任州中议主,后来习温确实担任了荆州大公平,吴国“大公平”这一职务与魏国“大中正”类似,都是为了选拔人才。潘氏、习氏两家交好,潘濬之子潘秘与习温也多有交集,而习温后来官至广州刺史,仕途很顺畅。
“魏司空陈群以天台选用,不尽人才,择州之才优有昭鉴者,除为中正,自拔人才,铨定九品,州郡皆置。吴有太公平,亦其任也。”——《通典·职官志》
习授,这位的记载是在《三国志》中翻出来的,他是南郡人,而襄阳正好属于南郡,所以推断他也是襄阳习氏的一员。不过习授只是在提及娄圭时惊鸿一现,向曹操打了娄圭的小报告,从此不见踪影...至于李衡之妻习氏,是位实实在在的贤内助。
请记得这一支汉末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