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论读书有意思的文章

无论称秦始皇为嬴政还是赵政,或都欠妥!

2016-09-06  本文已影响361人  有知社

今天我们对姓与氏并不作区分,可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先秦时期,姓与氏是有明确区分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述:“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所以同姓异氏不可以结婚姻,异姓同氏是可以结婚姻的;贵族男子是绝对不会称姓的。

我们都知道楚国王族称熊氏,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称吕氏,那么秦始皇以及秦国公族应该称什么氏呢?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以及《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述,都似乎明确告诉我们秦始皇氏赵名政。可是,对此我一直有疑问。

一说;秦始皇是生於赵地邯郸,故为赵氏。但如果可以因为出生地就可以以当地为氏的话,就未免就太随意了。如果秦始皇他爸当初再被改派到燕国做人质,在燕国也生个儿子,也以当地为姓氏,再被改派到楚国做人质也生个儿子的话…………,而先秦时期,在各诸侯国之间发生这种事也绝不会太少,想想都比较混乱还怎么别贵贱呢?另一方面,也显得太有点数典忘祖了。在那个时代,能有资格做人质的。哪一位没有值得荣耀的先祖呀?他们会轻易抛弃自己原先的“氏”吗?

另一说;是因为秦赵同源的原因。按《史记》所述: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造父有功於周穆王被赐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而秦的先祖恶来是季胜的兄长,故秦也为赵氏。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造父被赐以赵城,以赵为氏。秦与赵这两支已经离同祖蜚廉隔了六代了,按《礼记》来说,早已经出了五服了,已经可以不算作亲族了,还怎么可以因为造父被赐以赵城,此赵为氏,也称赵氏呢?而且这种“氏”的传承通常都是直系往下传承的。因为疏远亲族的关系就因此为赵氏的说法并没有一定的依据。而且秦的先祖虽然发迹比赵的这一支要稍晚一点,但可以说是后来居上,秦的先祖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到春秋时期秦襄公就被正式列为诸侯了,而赵的一支到战国时期才正式为诸侯。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这一支即使采用过“以赵为氏”,在发迹后也可以重新选择自己新的“氏”,像晋国的魏氏后来就衍化出了令狐氏、吕氏等。而再从秦国历代君主的姓名称谓上,除秦始皇被司马迁称作赵政外,就再没有其他君主被冠以“赵氏”。所以,因此就认为秦国公族为“赵氏”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也许正是这些原因,称秦为赵氏的才会越来越少,以致称秦始皇为嬴政的越来越多。

那称秦始皇为嬴政合理吗?“赢姓”为上古八大姓之一,称秦国公族为“赢姓”这显然不符合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的常理。而且,如果秦始皇真的称嬴政的话,那么秦国的宗族也必然都称“赢姓”。秦朝灭亡以后,虽然的宗族遭到项羽的屠杀,但主要也局限於秦始皇这一支的小部分,项羽在关中待的时间很短,刘邦又没有迫害过秦的宗族。那么已经发展了六、七百年的赢姓宗族一定是个大宗族,赢姓发展到今天的话,也应该是个人数众多的大姓。

另一个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发展到今天的话,更应该成为今天的第一大姓,周王朝一共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了五十三。原本就是上古八大姓之首,再经这么多占据方方面面资源优势的诸侯国的几百上千年的传承。“姬姓”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是今天的人口第一大姓,那么今天的人口大姓前四位就绝不该是“李王张刘”。可是今天的“姬姓”、“赢姓”按人口数量排的话,能在百家姓中排到前多少位呢?所以不但秦始皇不该称作“嬴政”,就连周文王被称作“姬昌”、周武王被称作“姬发”也都是近人的称法,并不符合当时人的称法。

那秦始皇既不能称作“赵政”也不称作“嬴政”,那该称作什么呢?对照先秦书籍,按当时的称法,秦始皇继位前称为“王子政”,继位为王后可以称为“秦王政”,称帝后可以称为“秦始皇政”。像后来的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并没有找到赢胡亥、赢子婴或者赵胡亥、赵子婴的叫法。那秦国公族到底采用什么“氏”,我认为秦公族无氏,不但秦国公族没有。陈国公族、宋国公族也没有,周及周之同姓诸侯国的公族、像吴国、晋国、燕国、鲁国、卫国、郑国等都没有。

我们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姓氏是一种特权,只有武士阶层才有姓氏,而平民是没有姓氏,到明治维新后,平民阶层才有姓氏。但是,直到现在日本的皇室还是没有姓氏,为何没有?那是因为没有必要有,姓氏是用来别贵贱的,皇室已经是最尊贵的了,显然就不需要用姓氏来别贵贱了,所以才没有姓氏。而根据明末大儒顾炎武在《原姓》中所述也是这样: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所以,在我们的先秦时期,诸侯国国君的儿子都称作公子某某,嫡长子通常称作世子某某,如公子重耳、公子小白、世子忽等等。如果是国与国之间交往,为了区分彼此,再把“某国”冠在前面,如晋公子重耳、齐公子小白、郑世子忽等等,就一目了然。这些公族子弟成年以后,没有继承国君的,或获封采邑、或被授官爵,这些公族子弟于是有的以采邑为氏的、有的以官位为氏的等等,逐部分流、才造成“氏”越来越多。

那为何楚国、齐国的公族有“氏”呢?,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被封为诸侯之前就已经有“氏”了。齐国因为姜子牙的先祖被封在吕国,便以吕为氏。楚国原就不受周王室待见,被视为蛮夷,楚人祖先称有熊氏的历史也远远早于被周王室分封为诸侯。像后来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原就是由晋国的三家大夫而来,也都是先有“氏”才有“国”的。

​诸侯国公室在失国之后,便不可能再有贵贱之别了,于是还没有“氏”的公族通常以国家的名称为“氏”。例如吴以吴为氏、郑以郑为氏、秦以秦为氏、鲁以鲁为氏等等。

所以,鉴于上我认为无论称秦始皇为嬴政还是赵政都是欠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