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分析:中印对峙和平解决后中国战略的得与失
中印在洞朗的对峙终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首先应该给中印双方领导人以一个大大的赞,这种方式的解决充分体现了两个13亿人口的核大国领导人高度的理性和政治智慧。
以和平的妥协方式解决中印冲突,突破了1949年后中国解决对外冲突以极端的战争方式为解决手段,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与政治思维的重大转变。
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维中,你死我活、成王败寇从来就是中国人思维中大行其道的核心方式,妥协从来就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概念。人们只喜欢看到胜利者的荣耀,从来无视、漠视和鄙视失败者的尊严。妥协其实是现代文明世界处理冲突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现代政治斗争的最高艺术。尤其是在处理中印两个十亿人口数量级的核大国之间的冲突,战争乃国之重器,不得不慎之又慎,察之又察,一枪一弹的檫枪走火都可能引起两个大国之间毁灭性的核灾难。
中国在中印对峙中战略上的得:
一、又一次避免了重大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第一次避免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是4月6日中美首脑在海湖会谈上,特朗普企图借中国的刀斩杀朝鲜,中国以经济让步和开放部分市场将之消弭于无形。印度以比中国弱小得多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主动挑衅中国,主动找打挨,这种非常识、非常规的逻辑背后就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目的就是制造中国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
二、中国现在最高、最核心、最重大的外交政策就是要避免周边国家与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避免与印度的战争,就是避免了一个十亿人口数量级的核大国彻底倒向美国和日本成为死敌,而莫迪期待的就是这个目的。印度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印度又是一个民主国家,莫迪即使有心与美国结盟也不是他一个人可以说了算,除非是因为战争这种巨大的可以影响整个国家政策的非常事变,那时为了胜利,摒弃不结盟政策,转而与美国结盟将是印度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莫迪则可以顺势而为。正如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摩拳擦掌想介入战争,可是苦无借口,因为当时整个美国陷入孤立情绪难以自拔。但是日本攻击珍珠港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给美国介入战争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借口。就连日本联合舰队统帅、策划攻击珍珠港的三本五十六都说:攻击珍珠港,我只能保证日本6-12月的胜利,之后日本将遭到覆灭。中国避免与印度的战争,使莫迪失去了与美国结盟的一个最好的借口。
三、避免了“一带一路”刚刚开始就遭遇重大挫折。
四、有利于中国有效地集中重大的军事战略资源。中国现在面临的可以改变国运的军事威胁一定来自海上,在东海、南海和朝鲜半岛,而不是来自被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阻隔的印度。和印度的战争,将被迫将中国有限的军事资源分散到西南,造成两头兼顾,而又首尾难以兼顾的战略劣势。
五、为军改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现在处于军改的重要关头,在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处境下去打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即使最后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将极为惨烈。
六、避免了中国经济高速列车的减速甚至停摆。印度洋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的生命线,一旦中印之间爆发战争,这条生命线被印度海军切断是大概率事件。只要中国经济高速列车不减速,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力就在不断地增强,未来抗风险的实力就越大。
七、为中国下一个关系到国运的5-10年和平发展经济赢得时间和空间。特朗普的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说:“对我来说,与中国的经济战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应对。如果我们继续失败,那么我认为,我们将在5年后,最多10年,就会达到一个拐点,那时我们将永世不得翻身。”对于中国来说,下一个5-10年和平时间发展经济至关重要,这对中美双方都将是一个彼消此长时间点。而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在战略上自捆手脚的对俄罗斯制裁和因国内政治因素陷于的文革式的内乱将是美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因此未来5-10年,中国不能发生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印对峙中战略上的失和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风起于青萍之末,念动于毫发之微,中印对峙绝对不是无厘头的闹剧,它有深层次的国内和国际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
一、中国一开始的战争威胁过于高调,以至于最后想和平解决时有点骑虎难下,这会给中国周边国家造成中国只会虚张声势的战略想象空间,可能对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周边国家会受到印度的鼓励,在今后的冲突中以此策略来习惯性地讹诈中国。
二、在战略上暴露了中国的软肋,即中国经济的血液—石油过于依赖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生命线。即使中国正大力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和运营的瓜达尔港这条石油运输通道,一样在印度海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这提醒中国得考虑石油的多样化来源,北美的石油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且即使横跨太平洋的海运运输成本也比“中巴经济走廊”的陆运成本要低,况且“中巴经济走廊”在巴基斯坦境内通过的都是各自为政的各种穆斯林武装控制的地区,连巴基斯坦政府都无能为力,极易切断。
三、在战略上暴露了“一带一路”的冒进和脆弱。“一带一路”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个战略总的动机和目标是正确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考虑到这“一带”和“一路”上躲藏着多少妖魔鬼怪和财狼虎豹,他们个个都对中国虎视眈眈、心怀叵测,在关系到财富和利益的瓜分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对手是善良的,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对中国的援助感恩。因此“一带一路”的方向有必要做出一些重大的调整和修正。
四、印度军队越界入侵中国领土长达两个多月,中国作为受害国,以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对部分国民造成负面的失败阴影。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维护国内当前的政治大局和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只知逞匹夫之勇,图口舌之快,只知重面子,不知重里子。
五、在国内,虽然在洞朗修建战备公路是中国主权内之事,他人无权指手画脚,但是这是此次中印边境冲突的导火线,而这个决策显然缺乏深思熟虑,未能充分估计到印方的反应。因为按印度的战略思维,改变边界的现状意味着对印度在战略上构成重大的威胁,况且修路地点距离印度的咽喉“鸡脖子”西里古里走廊如此之近,印度做出激烈反应是本能的条件反射,正如同我们对韩国在自己的领土部署萨德系统做出的激烈反应一样。事发之后,没有一个很好的预案来有效应对,只能被动地停留在口头抗议,给人以措手不及,无牌可打的感觉。显然,中方在印度可能的反应、方式、地点、时机和情报等问题上出现了轻敌的技术误判。
六、在国际上,中国向世界端出“一带一路”的盛宴时,大小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来分一杯羹,但是真正有事时,竟然无一个国家出面来斡旋调解,最后居然是联合国出面喊话。由此可见在处理国际关系和政治问题时,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善意来解读成他国他人的善意,往往中国人的过度热情反而被他国人和种裔解读为心怀叵测。1972年尼克松在和中国破冰谈判时就告诫周恩来,对印度这样的国家不能有任何援助,因为不会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回报。而中国在“一带一路”上打交道的全部是失败的无法管理自己的国家,甚至连印度都不如,中国的援助难以获得回报。
七、从这两个多月来看,美国、日本、以色列和俄罗斯都与印度加强了互动,美国、日本和印度进行了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俄罗斯与印度进行了陆地军事演习,美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甚至将最先进的武器卖给印度。这提醒中国要警惕俄罗斯不可能是中国一个可靠的战略同盟,也提醒中国要高度警惕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结成一个反对中国的战略同盟。
结语
中印对峙事件,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它给中国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和方式,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战略和技术上的实践。也同时暴露出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面临的种种问题,提醒中国要认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谁将是可能的朋友,谁将是可能潜在的敌人,谁是伪装称朋友的敌人。
未来的5-10年,对中国和美国都将是大的历史拐点,在这个时间段,中国既要争取大的稳定的和平建设环境,又要时时刻刻准备应付可能引发的局部和全面的战争冲突。最为重要的是不能有任何的战略误判和战略失误而落入战略陷阱。
中印对峙远远没有结束,只是开始的一个暂时的稳定期。中印之间的战争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现在只是将战争爆发的时间往后推迟,因为中印两个国家都不甘心做一个区域性的大国,都有做世界大国的雄心,即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暂时阻挡了两国之间的碰撞,但未来在辽阔的印度洋,两个大国也将一争高下,因为他们都要在太多历史的屈辱中爆发出来去展示争霸世界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