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喜欢写作想法故事

我们要并肩而立,一起成为更好的大人

2021-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新一读阅

“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变成了故事中的大人。”

01

大年初四那天,你和我突发奇想,决心一起放烟花。刚开始的时候,你和我都因为没有经验,无论怎么点火,它就是不燃烧起来,这也导致浪费了一大把烟花。但所幸,最终我们成功了,且渐入佳境。我们挥舞着手中的烟花棒,看流动的焰火与阑珊的夜色融为一体,我们笑得像个孩子。

你却突然间伤感地说了一句:“过完年,我就27岁了。”

“啊!不会吧,我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你曾发过的那条朋友圈,内容是‘我奔二了’。那年,你也不过才20岁,而我也才16岁!”我不可置信道。

火光映在你的侧脸上,半明半灭。你的叹息,夹杂在风声中,依稀只听见:“恍如隔世”这四个字,随后是冗长的沉默与黑夜融为一体,像是泼墨一点滴入湖面,于湖面中淡开。这点泼墨之于源源不断的活水,眨眼间就会被荡漾开来,沉入湖底,惊不起很大的水花。

回去的路上,我深陷韶华易逝与成长的烦恼中,更为这些年来,身边走散的朋友们而感伤。明明曾经是那么地亲密无间,而今又身处何方?只剩聊天对话框中,无言的句号,甚至是渐行渐远渐无书。

行至路灯前,有三三两两的行人,从我的身旁擦肩而过。那短暂的一瞬,我突然间就释怀了——有些朋友常是一闪而逝,就像路上的行人一样。

02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都曾将一些人放在心中,为什么最终却是散落天涯的结局呢?

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长大后的我们都很轻易地就陷入了感情的思维误区中。我们都无比期盼独一无二的感情,渴望自己是特别的,太想成为恋人亦或朋友中的偏爱与例外。也因此,当我们遇见一个人的时候,很轻易地就把好感放大成习惯亦或夸大为爱,误以为窥见对方心里的艳火,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唯一,可自己不过就是TA眼中的甲乙丙丁。

真正被珍视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呢?什么程度才算是特别的呢?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可能是“陪伴”、“真诚”、“坦然”、“平等”、“理解”、“默默支持”等这些温暖的字眼。

有没有一个人是你从来都不舍得删除聊天记录的人呢?我有,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着相似的喜好,说话投机,有着天然的默契,更是因为,会记得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内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写下的每一个文字,会在意你的在意,当全世界都告诉你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时候,只是问你愿不愿意喜欢不喜欢,给我了一种被放在心上的感觉。

两个独立的个体想要心有灵犀很难,凡事都能心有灵犀更是不可能。所以,如果你有幸遇上心有灵犀的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特别”本身就是万里挑一,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如果你还不确定的话,就不要急着把对方当作唯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陪伴是检验情感的一剂良药。不妨,慢一些儿,有序地跟着内心的节奏走。

在感情世界中,应当少一些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式的爱。如果不幸,遇人不淑,也应当痛定思痛,学会及时止损。就不妨,对那些生命中“一闪而过的行人”的离去,洒脱淡然一些。那些遗憾,那些回忆,美好的亦或悲伤的,就让它们永远地停留在昨日吧,我们要学着去珍惜眼前人。

03

童年的时候,憧憬着长大能够体验大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如鸟儿般希冀冲出笼子,飞向蓝天,能拥抱自由;长大后却发现大人的世界也没有小的时候预想中的这么好,充斥着焦虑与不安,反而连单纯的快乐都这么难;到了中年,甚至老年的时候,又在悔恨青年的时候碌碌无为,于是终此一生,都在抱怨与不甘中度过。

书中说:“不必站在50岁的年龄,悔恨30岁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岁的年龄,悔恨17岁的爱情。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评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试着和自己和解吧,就接受每个时期的自己。”

“肤浅的青春期不会理所当然地接续一个深刻的成年期,睿智需要生根才能发芽,种子藏在少年人的心里,并不是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可以催生。”

处在每一个年龄段,都需要“认识你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正如刘擎教授所言:“心理学上的‘关系型的自我概念,是说人的自我不是个人形成的人,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造就的,才能以此向‘理想的自我’迈进。”

与志同道合的人并肩前行,可以让我们遇见和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

图片:网络(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