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120-我家附近的小副食店
我们铁道部大院卖油盐酱醋的地方在大院的中心偏东,因为外墙涂了一层大白,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白房儿”。
别看小白房儿很小,但它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外边的棚子里卖菜,里边的屋子里卖油盐酱醋及各种副食品。一进门儿的正面是一溜木质的柜台,柜台上摆着台秤和算盘,靠墙一溜货架子,摆着挂面、粉丝、盐、淀粉、花椒大料桂皮之类的商品。货架子下面是一排大缸,分别装着酱油、醋、黄酱、芝麻酱等,旁边的小坛子里装的是酱豆腐、臭豆腐和韭菜花等,这都是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的东西。小屋的南边是卖肉的案子,不仅卖猪肉,有时还有牛羊肉,赶上过年过节,也卖些带鱼、黄花鱼什么的。走进小白房儿,立刻能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一种各类调味品再加上猪肉、牛肉、羊肉、鱼等等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因为房子很小很矮,所以那味道很浓很重,即便是闭着眼睛走进这里,也一定知道这是到了小白房儿了。
那时候,会不会打酱油是衡量一个孩子是不是长大了的标准之一,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见面经常这样寒暄:
“呦,老没见了,结婚了没?”
“嗨,早结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这意思就是说,孩子大概有六七岁了,可以帮家里干点活儿了。我们小时候,爸爸忙工作、妈妈忙家务,打酱油这些杂事都是小孩子们来干。
那时候酱油醋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没见谁家是整瓶的买,为啥呀?散装的便宜呗,大家都舍不得多花那个瓶子钱,省一分钱是一分钱。
在小白房儿最常见的情景是,小孩子一手举着个空瓶子,一手握着零钱,把瓶子往柜台上一放,用稚嫩的嗓音喊一句:“同志,打一毛钱的酱油!”有读者可能会问了:不对吧?应该叫叔叔或者阿姨才有礼貌啊,小小孩子怎么上来就管人家长辈叫同志啊?呵呵,那个年代大家都这么叫,而且必须这么叫,“同志”,那是当年最崇高的称呼了,你叫别的人家不一定搭理你。
售货员接过钱和瓶子,点过之后把钱放进钱箱子,然后在瓶子上加一个漏斗,打开身后酱油缸的盖子,用竹子或铁皮做的提斗舀出酱油,慢慢地倒在漏斗里,倒完之后将漏斗轻轻磕两下,表示漏斗里最后一滴酱油也磕到你的瓶子里啦,交易完成。把瓶子交给孩子的时候,还得嘱咐一句,慢慢走,别跑,小心洒了!
如果是买黄酱或者是芝麻酱,孩子手里一般是拿个大碗,售货员会先把那个碗放到台称上称一下,记住碗的分量,然后拿勺子一边往碗里盛酱一边小心地看着秤砣,生怕一不小心给多了。而孩子们的眼睛却是死盯着售货员手里的勺子,心里盼着在秤砣抬起之后能够再饶上一点。
买酱豆腐的时候,小孩子会按大人的嘱咐问一句:“同志,给我加点汤儿行吗?”为什么要加点汤儿?因为酱豆腐汤儿也可以当炒菜的调料或者蘸馒头吃,不要白不要,还是那句话,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
当然了,买臭豆腐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要求加点汤,那玩意放在屋子里实在是味儿太冲!
有时候会有小孩子耍心眼,拿着一毛钱对售货员说:“打八分钱的酱油,再买两块水果糖。”
有经验的售货员就会弯下腰审问道:“孩子你说实话,你妈是让你买一毛钱的酱油还是八分钱的酱油?”胆小的孩子禁不住咋呼,往往就如实招了:“嗯——我妈说买一毛钱的酱油,可我还想买两块糖。”也有胆大的孩子会脖子一梗说:“就是八分钱的酱油,怎么啦?不信你问我妈去。”售货员哪有功夫问他妈去?只好按孩子的意思打酱油拿糖。
但这么做可能会带来麻烦。过不了多会儿,就会有一个愤怒的妇女带着孩子回来找后账,把瓶子往柜台上一墩,骂道:“欺负我们家孩子小是吧?一毛钱的酱油就给这么点?良心让狗给吃了?把你们经理叫出来!”
售货员会陪着笑脸解释说:“没少给,那是八分钱的酱油,剩下二分钱你家孩子买糖吃了。”
可这个时候糖已经吃到肚子里了,孩子不承认,售货员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