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尺子;零分,100分
“老师。”
“嗯?”
他在我后桌帮着编书目。
一枚硬币。
“老师,上学期你多给了我一块钱。”
哦,想起来了。期末有次换钱,没有零钱,多给了一元。
“不用,没关系。”
“不。”
他坚持着。
一枚闪亮的硬币。
后来想,该用这一元钱给他做奖励。他今天做法和平时在图书馆表现,值100分。
但想想,留在这,做个纪念也好。
****
曾问他老师,他是个怎样的学生。
“学习不好。就语文及格。其他几科都不及格。”
“我问他最喜欢什么学科,他也说语文……他在图书馆表现很好。”
“是啊,人很乖。”
“每次帮我编书,叫他歇一歇。都不肯。编好书,会把包书的纸、编织袋、尼龙绳收拾好拿走放到垃圾筒里。”
他是图书馆志愿者。起初是两个女孩子在帮忙,他也是女孩子带过来。据女孩子说,他强烈要求当志愿者。“那好啊!”我也很高兴,图书馆多一个自愿帮忙的人。没想到,女孩子后来没有来了,而他,却每天中午12点35,很准时。
“你累吗?累了就歇一歇。”
他总说不会。
有一天中午突下雨,他来时头发全湿。我赶紧拿了纸巾、布给他擦。
“以后想当什么?”
“志愿者。”
“那好啊!志愿者很受欢迎的。不过志愿者也要求有一定的技术和知识。知识、能力多了,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平时作业要做好,不懂的地方多问问老师。”
“嗯。”
****
早上坐车,想到衡量学生尺子的问题。学生是丰富的人,有他的多面性。但有的学校和家长衡量学生还是僵化的一把尺子。成绩好”一白遮百丑”,成绩不好,却往往也就忽视了其他方面好的。而一个后进生,他若能得到肯定、尊重,那么也可能促进他的内发力,促进他学习等其他方面的成长。
所以觉得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舞台,不同的尝试,不同的体验,让他肯定自己,尊重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激发他信心和动力多么重要。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失去光彩。”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这样一位教师,她班上有一位男生,学习差,不完成作业,还常恶作剧,老师经常气得双手发抖,脸色煞白。当这名男生辍学时,这位教师如释重负。而20年后,这名学生却成了修理电视机的高手。那位女教师百感交集,愧疚于心。为什么当时总不能发现他的优点,他在自己眼中一无是处呢?
****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在《师之大者》一文中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几个老师:
在学校里淘了气,班主任问这是谁干的,我总是老老实实地举起手。于是,这位老师就在我的成绩表上操行栏里画个零。后来班主任换了,我违犯校规时,照旧老老实实地举手承认。可是老师说老实承认就很好,在操行栏里给了我一百分。
期末历史考试,十个问题,全是答不出的题目。只有一个问题“对三种神器试述所感”,写了三张答题纸,内容大致是:我只能说我亲眼所见过的东西,只相信经过证明确实存在的东西”等。岩松老师判完分数,发还试卷时大声说:“这里有一份奇怪的试卷。他回答了我出的十个题之中的一个,可是很有趣。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具有独立见解的答卷。写这个答卷的家伙有出息。给满分!黑泽”
亲,你怎么看待这些老师?
你学生时代有碰过这样的老师吗?
黑泽明在文章结尾是这样说的:
"这些老师理解我,为了让我发挥自己的个性,向我伸出过温暖的手。
我完全是他们一手培养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