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救|一本自我救赎的书籍

2021-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蓝沐心

“水流默默地积聚威力,看似谦逊低调,可谁要轻视了它,它危险重重的能广出门走走。老实说,他和河鼠的量就会爆发。”

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伯德

这本书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引导我们去了解过去的自己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的自己的。

你或许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但你有权利去改变。“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变得更好。能帮你的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书中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你想要怎样的生活,做出怎样的改变,别人并不能直接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想通,那就算别人帮你解疑释惑了也没用。

这本书带入进去之后,发现是一场自我的救赎。开始慢慢的去了解现在的自己,勇敢的面对过去的自己。

“当然,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其他事件也会对我们造成影响,但这些最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所以我们无法否认也无法忘记它们。”

早期子女辨别事物的能力是靠身边亲近的人带来的,特别是自己的父母给子女带来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人格的雏形。

儿童的自我状态分为两种:

①自然型儿童

②适应型儿童

根据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自己是适应型儿童的。在长辈面前容易去顺从他们,不敢反驳不敢有不一样的意见。但为什么这样?我想大致跟我的童年相关。

小时候习惯于去听从长辈的意见,稍有不同的意见就被看做是另类。或许是童年长久的顺从和不敢表达导致之后在很多事上都退缩。

“适应型儿童”跟“讨好型人格”有异曲同工支出。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苍鹭回答。

不管之前怎么样,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中取其经验来鞭策现在自己,变成想成为的那个人。

成长和救赎的本质,是从对父母的依赖转变为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故事的最后蛤蟆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