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来访者,到底需要理解什么呢?(二)

2018-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漠然老师

维度三:理解来访者的“痛”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弗兰克认为来访者的心理障碍都有一个共同痛苦来源,他称之为“心力委顿”。心力委顿的典型表现形式为对自己丧失信心,不仅感到失去了对外在环境的控制能力,也失去了对自身情感和思维的控制能力;其主导心境通常是焦虑和抑郁。

正如生理上的痛是在表达身体某各部位不舒服,心理或精神上的痛是在表达什么呢?

从资源优势取向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来访者的“痛”:

理解Ta的“痛”是什么?

理解Ta对“痛”的表达,为什么要以“症状”的方式“诉说”痛?

理解Ta对“痛”的“珍惜”和“接纳”。

理解Ta为处理其痛而付出的“努力”。

维度四:理解来访者“阻抗”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一类来访者,他们好像有意无意地想“留在病中”,而对咨询表现出一种矛盾态度。

Ta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痛苦和环境压力,总体上表现的积极求治,像要努力摆脱疾病的折磨;但另一方面,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又时时显得消极回避。

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叫“阻抗”,并认为精神分析工作中最艰苦的是克服阻抗,这也是治疗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与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不同的是,资源优势取向的咨询师认为:没有来访者的阻抗,只有咨询师的阻抗!

由于咨询师缺乏共感共情、缺乏无条件支持接纳或表达不当、缺乏对其来访者体验的证实和认同、缺乏对其有影响的情境的认识,导致咨询师不理解来访者、不能让来访者感到安全、不能得到来访者的信任、不能让来访者感到“正常”。

——摘自《如何理解来访者?咨询师需要掌握的6个维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