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孤独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邹文彬
引语:以前也写过关于孤独的理解,单纯认为孤独是心理活动。刚才看简友关于孤独的一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在评语后点发送,页面跳转了,而且找不到写下的内容。可能是太长了,在些许失落后,在这里再次整理成文,与有缘人一起探讨。
孤独的反义为热闹。且孤独具有单一性,而热闹含有多重性。当然,如果可以这样下定义的话。为方便理解,暂且将孤独纳入个体,热闹融入群体。
那么,个体与群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群体的由来基于个体的整合。这是不是可以说,个体先于群体而存在?
当这一答案为肯定时,问题来了。因为这说明孤独的本真是一种存在,而人们对孤独的感觉是在离开热闹后出现的,为什么原本该有的存在需要离开相对的环境而出现呢?
况且,在我现有的认知中,对孤独的诠释往往来自于:
1.人类在热闹的呈现后,给孤独约定成俗地下了一个让人无法坦然接受的定义;
2.人们在一定的人生阅历后,避不开孤独这种感觉时的反思。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无形的给予了孤独负面的情感归属。这也是一般情况下,大家害怕面对它的原因。当这种感觉由心而生时,漫延着无助与痛苦……
而现在,因为有人直接面对孤独作出了反思,而且这种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经历风雨的大众的认可。这是否说明,我们本来对孤独是逃避的,或者是需要某种心理媒介的碰撞才明了它本该存在的意义?
就在写到这里时,心里萌生这样的疑问:我们原本对孤独的认知是不是存有缺陷?而且从未在客观上承认它存在于热闹之先?如果可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善解大众:应先领悟孤独,而后感受热闹。只有这样,当离开热闹后,我们才能欣然接纳孤独。
图片源于网络(体会:在写这篇小文时,总感觉当时写评语时思绪更饱和,而且当时一气呵成,虽然是发现找不到文底后立马写的,但却断断续续回忆当时的想法。建议如我一样的小白,以后有感觉立马写好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