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更专业地活着
生活不仅仅是活着,活着是一种专业,走进心理学,让自己更专业的活着。
让自己更专业地活着告别过去的自己
对于以往的生活经历,翼老师用精神分析法帮我看清了自己。童年的记忆、原生家庭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塑造了一个道德感极强的我。非黑即白的观念构成了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主要作用于我的家庭生活。
亲子教育
在亲子关系中,我无意中运用了控制,而不是引导。不准孩子这样,不准那样,这个不能想,那个不该做。很多时候直接替孩子做主,让孩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的填空。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越是控制,孩子越叛逆,以至于大人越吼,孩子越犟。这真的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举着爱的旗帜,还打上了一切都为孩子好的标语,却对孩子的人格进行束缚的错误行为。
原本用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可发现与自己想要的结果相差很大,甚至越来越远。
婚姻关系
在婚姻关系中,我曾一度用情绪表达内容,而不是表达情绪。总认为自己在带孩子、做家务方面,付出的更多。情绪不高时不明确表示,让对方猜自己的需要,猜不准就埋怨。即使表达,语气中也带着不满、抱怨甚至指责。对其做事,总不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点与评判。
当时完全不顾及对方在外面打拼的不容易,当他想卸下铠甲在家里放松一下时,也几乎没给机会。每次生日的祝福以及出差回来时的礼物,以及对我做事的所有支持与付出,都当成是应该,有时都忘记了及时的感谢。
一直以来,他在竭尽全力长成一棵大树,为我和孩子遮风挡雨。我却没给这棵树施肥浇水,只是双手举起,任意摘取上面的果实。索取与任性,只会让爱成为无源之水。
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种对孩子的控制,其实在潜意识里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是无法承受不按自己要求发展的焦虑,是自私的表现。
对先生的索取,其实是对他的依赖与绑架,内心的不安全感,来源于自我的缺失及内心的不够强大。
在家庭生活中,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亲密的爱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个性发展,允许他们做主。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守住底线,允许不完美。
倾听内心的声音,对往事臣服。接纳了当下,就不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因为往事不可改变,不如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有时候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脱离眼前不喜欢的情境。
往日,这些想法我是不会接受的,通过学习,在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中,理想化自我调整,实现自我,我会努力达到三种结构的均衡协调。
让自己更专业地活着活出全新的自己
走进心理学,打开了人性的一扇窗,我慢慢地认识了自己,并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
适时的引导,温柔的坚持,不带敌意的坚决,做朋友似的妈妈。引导是为了引爆飞翔,放手才是目的。
送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学习,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婚姻关系中,允许对方做自己,接纳彼此的不完美,放下挑剔与指责,不再做刺猬,把良好的情绪带回家。能共享阳光,也要同担风雨。
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身上,让生活丰富,灵魂丰盈,内心强大起来。成熟豁达,情绪平和,爱才会涌动。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只要能量场在变化,根据吸引力法则,爱、喜悦与和平,这个生命能量的来源,才会抵达内心深处。有了这个核心,生活斩新的局面己经在打开。
心之所向,爱我所爱,行我所行,不问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