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笔记28,经学的鼎盛

2019-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fox3696

文中子之后,大唐盛世到来。盛世往往需要适应盛世的儒家理论作为背书。为统一思想李世民召集儒生在文中子工作的基础上考订五经,以孔颖达领衔,编成《五经正义》,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教材。《五经正义》使得汉朝以来的经学纷争最终得以终结,成为儒家一大盛事。

孔颖达作《五经正义》终结了南北朝以来的经学纷争,成为经学的巅峰

但是极盛就标志着衰落,唐朝时期,儒道佛三家鼎立,但是佛家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辨独领风骚。而由于《五经正义》偏重于古文经学,缺少与时俱进的哲学阐释,缺少生命力,有唐一代儒家虽为国教,但是儒门一直不兴。由于儒家走入僵化,中唐之后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以图复兴儒学,掀起了又一次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引佛入儒,注重义理发挥而轻视名物考据,最终开启了宋代理学的先河(“古文运动”实际上属于“今文经学”的新发展)。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倡古文运动,开启了儒家变革之新风

宋朝之时经学仍然是国教,但庆历之后经学走到了疑古的方向。他们引佛道入儒,另立新说,把儒家发展到空前系统化的阶段,同时也使儒家走出国门,成为东亚诸国的国学。宋儒重视《春秋》《礼记》《周易》和四书,最终以《十三经注疏》为标志将儒家经典发展为“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元明清三代以重视四书之理学为国教,经学的地位遂一落千丈,几至无人问津,直到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理学、心学、狂禅进行反思,重新注经,才在近古开启了清朝乾嘉学派古文经学考据的黄金时代,也是儒家最后的绝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