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对话——读《与神对话》
我们与父母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同事对话,与爱人对话,与老师对话,与领导对话,与儿子对话,却很少与自己对话。
我们平时聊金钱,聊房子,聊车子,聊美食,聊手机,聊股票,聊5G,却很少聊自己内心。
与自己对话,聊聊自己内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理方面。
是的,《与神对话》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它并非一本神学作品,而是一部典型的关于个人认知的心理学书籍,这本书里面的神我理解的就是内心深处的那个真我。
在这个时代谈内心,估计马上就会有人来戏谑你丫的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呀!
这让我想起了平时生活中的一个经典桥段。你朋友对你说你最近好像胖了很多,你是个很注重外貌和身材的人于是你马上辩论我怎么可能会胖了。事后你回家认真的照镜子才发现,哎呀,脸圆的像皮球一样,最近吃那么多的烧烤真的让我发胖了。
很多主动去认识自己心理的人大部分或许心理发展水平还及格,那些避免谈心的这类人或许才是真的有问题。
这就像现在大多数常年加班熬夜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其实病变正在慢慢的潜伏在身体细胞里面, 跟战国时期的蔡桓公一样讳疾忌医的反击道:老子身体很健康。
我们可以就我们常见的几个问题认识和审视一下自己。
01.我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平步青云?要怎样才能“时来运转”,甚至取得小小的成功呢?这种凄惨会终结吗?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大姐倾诉说自己这二十六年好像都怎么不顺利,高中读错了学校,高考考了两次,驾照也考了两次,毕业三年存款也没多少,大学喜欢的女孩没有在一起。大姐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一个朋友从二十几岁开始创业到四十五岁这二十五年谱写的都是一部失败悲剧。干什么都失败,想往哪方面发展哪方面就拆他的台。
开过餐饮店失败了,然后和人合伙搞过电脑公司又黄了,只好去当屠夫,赚不到什么钱然后做过建筑工人,后面又和朋友搞起了服装生意还是没有一个好结果,最悲惨的时候带着全家住在不透气的地下室,老婆忍受不了贫穷也离他而去。
是不是有点像《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的克里斯.加德纳的窘境。不过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和星爷在《长江七号》中说的有点类似: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过这几年他瞄准了教练车生意,先是借钱租了几台小车,赚到了点钱后面又做货车培训,没成想越做越顺利,一发而不可收啊。这真的是时来运转。
这本书中认为你在世上看的到的一切,皆是你关于世界的观念的后果。如果你穷困潦倒,你就是穷困潦倒了。就此说谎毫无意义,杜撰故事来掩饰它其实很费力。
然而,正是你关于这种状态的思维——“穷困真糟糕”,“这太惨了”,“我是个坏人,因为好人努力工作,从来不会搞得穷途末路”等等——决定着你对“贫穷”的经验。正是你关于这种状态的话语——“我真穷”,“我身无分文”,“我什么钱也没有”等等——决定着你在贫穷的状态中停留多久。
要明白所有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静止的状态。事物以何种方式改变取决于你。
02.我要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关系?是否有办法可以在那些关系中找到快乐?那些关系非得总是如此棘手吗?
大学的时候我追过一个女孩。约起来一起去图书馆,晚上下晚自习后一起去散步,一起去学车,送过早餐。我总在尽可能多的创造所谓的一起相处互相熟悉培养感情的共同时刻。我觉得我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追求她。
然而,接连过了三个月的努力后,她还是没有任何回应。某天晚上,我又像平常一样打电话约她出来散步。走了一会儿我们一起坐在了学校人行道的座位上。我也不知道是我当时青春年少,荷尔蒙分泌过多,还是大脑短路,竟然试图去强吻她。这真的让她很伤心,当时我看到她哭了。
后来连朋友也没有做成,由于联系方式删了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机会和她说过。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做出荒唐事,在这里跟她说声对不起。这是一段失败的关系。
确实如此:绝大多数人进入关系的时候关心的是他们能够从关系中得到什么,而非他们能够为关系付出些什么。
关系的目标是去确定你愿意“暴露”你自己的哪个部分,而非你能够俘虏和抓住别人的哪个部分。
绝大多数情人之间的痛苦,原因正在于他们的自我在恋爱关系中迷失了。就像我试图通过那种行动去索取从迷失了自己。
关系——乃至生活——的目标唯有一个:去获得和确定你的真实身份。
03.在生活中,我为什么不能以从事我真正想做的工作来谋生呢?
最近一个买了房子的朋友跟我说老子天天加班到凌晨,一个月才一万多一点,现在对着电脑,看着报告都他妈的想吐!
我说,你当时不是挺想干这个的吗?
他说,我哪想啊,要不是房贷约束着我,谁天天干这个!
当时我就在想,我最近的工作状态也不是很好,项目进行的也不是很顺利,技术上面也没有进步,好久没有去学习新技术了。可是这个当时也是自己选择的啊!据说大多数的工作做几年后都会有一种厌倦的感觉,当初喜欢的感觉也会慢慢消磨殆尽。
同样的工作,你是怕工作,还是爱工作,这和你的工作效果绝对有相当的大的关联程度。爱工作是豁达的,友好的,热情的,乐于助人的,体贴入微的,活泼自信的,甚至是欢乐的;而怕工作则是封闭的,客套的,冷淡的,漠不关心的,暴躁易怒的,甚至是怨恶的。
04.性是好的吗?告诉我吧——这种人类经验背后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性如同某些宗教所说,纯碎是为了生儿育女吗?
在国内的教育中,自认为会比较缺乏两方面相关的教育,一种就是财商教育,大家都只知道从小好好读书,却没有培养如何赚钱思维;一种就是性教育,这在国内是避之不谈的。
记得高中的时候,学习生理结构的时候大家都会脸红,老师也会羞涩。
因为小时候,年轻的妈妈们总会说你是我从火车站或者垃圾堆捡来的,所以你看我们自己从哪里来这方面的认知大多数人从来都是懵逼的。
压根就不知道精子,不知道卵子,不知道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造就神奇的生命。
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性。别用性来谋取权力或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别用性来满足虚荣心或者控制别人,别怀着任何目的来使用性,除非追求的是付出和分享最纯粹的快乐(即爱欲被重新创造的爱)和最崇高的欣悦(即新的生命)。
有时候,如果有人对性活动,或者其他各种身体活动没有什么欲望,甚至根本就没有欲望,那也不足为奇。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灵魂的活动是最重要的,远比身体的活动更为愉快。这也是对精神出轨和柏拉图式爱情的一种客观具体实例。
《与神对话》这本书的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曾是电台导播,报纸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公关公司大火毁去全部财产,婚姻四次失败,车祸几乎殒命,年过四十,风餐露宿,捡易拉罐维生。
作品中广泛探讨了生活和爱,人们和关系,工作,健康.....等等,体现了大量的二元相对思想,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高与低,胖与瘦,轻与重......。
不过,有一些观点是我不能接受的,即所谓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创造,应该大多数人都比较容易接受身体,精神和灵魂这种三位一体。
我最喜欢的是怕爱心理思维,所有人曾经做出的自由选择,都必定出自于这两种思维中的一种:要么是爱的思维,要么是怕的思维。
怕是收缩,封闭,攫取,跑开,隐藏,独吞,伤害的能量。
爱是扩张,开放,赠送,停留,敞开,分享,治疗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