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学习?
Day26:精读《园丁与木匠》第4天
01
人类孩子普遍采用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其他人、自身文化的运作方式。同时也会通过倾听来学习。
因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关系,幼儿更容易听得进去熟悉的照顾者对他们说的话,比如父母或幼儿园老师,而不太能相信不熟悉的人。
孩子对不同的照顾者会有不同的感受,故而从照顾者身上学习的方式各有不同。他们从他人哪里听到并且吸收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他们就像海绵,但并不是随意的海绵。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判断其他人是否可信和可靠。随着他们越来越了解别人,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相信或者怀疑他人的程度。并且他们自己也在诠释着他们听到的东西,诠释方法是根据非常普遍类型的信息,内容是大人无法有意识控制的。
02
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主动的。他们会根据周围人行动时的细节来区分一些事务的细微差别。同时,他们有非常强大的好奇心。据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孩子平均每个小时要问75个问题。
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否被充分回答非常敏感。他们回应一个不太明确的答案或者没有答案的方式就是问另外一个问题,或者重复刚才的问题。直到他们得到一个有用的回答,才会表达认同,然后用下一个问题区详细阐述、区分或者问更多的细节。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释会让孩子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这个世界。当孩子在解释事件时,即使只是解释给自己听,也会让他们对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成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产生不同类别的思考。即使是相当细微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并且,那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对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尤其有效,甚至币更明显、直接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03
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养方法更重要。
父母很重要。孩子会仔细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也会非常仔细地倾听父母在说什么。与孩子沟通并倾听他们所说的,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也多回答一些“为什么“,都可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孩子不会盲目重复他人做出的动作或者他人说出的话。他们会积极地通过观察学到的知识和其他许多不同种类的信息经过思考,智慧地结合在一起。父母和其他照顾者不需要教授孩子太多知识,只需要放手让他们去学习就可以了。年幼的孩子非常善于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理解这些信息。父母不需要为了让孩子得到想要的信息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说话的内容。
成为一位稳定而且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孩子在获取知识时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他们对这个人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因此,父母在照顾孩子时注重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日常相处中言行上耳濡目染,思想上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为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