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每天写500字大城小事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其乐观和天真的态度,人间少有!

2018-08-12  本文已影响58人  哲学诗画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01作家的天真和幽默

事例1

一段时间,汪曾祺的朋友经常接到找汪曾祺的电话,就问对方号码是从哪儿得来的?对方说是汪本人给的。这位朋友就问:“他不是在开玩笑吧?”对方很肯定地回答说,不是。事后,这朋友质问汪曾祺:“人家管你要电话号码,你怎么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人家?”汪说:“因为,我就记住了这一个电话号码。”又问:“那你自己家的,你不记得?”汪断然回答道:“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

事例2

汪曾祺到家乡某企业参观,负责人请他留言。汪曾祺接过留言簿,当看到一位女作家的名字时,竟脱口骂道:“什么鸟人!她也配留言,有她留言,我不留言。”后又看到白桦和茹志娟的名字,才点头说:“白桦、茹志娟,都是好人。他们留了言,我也凑个热闹吧。”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你该知道汪曾祺的率真和幽默性格。

02作家的豆腐情结

作为一个美食内行,豆腐一直是汪先生的最爱。他曾这样写道。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因为食道有问题,医生嘱咐汪曾祺忌口,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连苹果都要搅碎才能吃。他说:“这可怎么活呢?不過,幸好还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还是能捣鼓出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

03作家的童心常绿

汪曾祺最打动人的故事是两年的下放劳动,从这个事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汪曾祺的那种永不磨灭的“对生活的喜悦”。

1958年,他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0年结束了劳动,被分配在所里打杂。所里有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又被安排去站里画马铃薯图谱。

马铃薯研究站海拔1400米左右,冬天冷到零下40摄氏度。他远离亲友,独自生活在那荒凉的绝塞,实在难以想象那种孤苦。可是,他这么写道:没有人管我,也不需要开会。一早起来,到马铃薯地里(露水很重,得穿了浅靿的胶靴),掐了一把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它画。马铃著的花是很好画的。伞形花序,有一点像复瓣水仙,颜色是白的,浅紫的。紫花有的偏红,有的偏蓝。当中一个高庄小窝头似的黄心。叶子大都相似,奇数羽状复叶,只是有的圆一点,有的尖一点,颜色有的深一点,有的淡一点,如此而已。我画这玩意儿又没有定额,尽可慢慢地画。不过我画得还是很用心的,尽量画得像。

先是画马铃薯的花,画到马铃薯成熟,他又开始画薯块。画马铃薯块,听起来就是一件比画马铃薯花还要无聊的事。可是,他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自己的乐观和对苦难的不屑,他甚至还有一种喜悦和自豪感,他说,童心是常绿的,只要坚持,活到80岁依然可以保持童心。

结语——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性格也有点像沈从文,温吞、低调、纯真,喜欢的事情少而简单,但是,做起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又专注得很。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读书,写作,下放,画画,做菜……因此,他作品的内容从不单调,反而生活味十足。散文方面,很多读者都特别喜欢他的“人间”系列。这个系列一共有三本,分别为:《人间滋味》《人间有戏》和《人间草木》。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汪曾祺的生活乐观态度,总能令人发现生活的诸多美好之处,就像他在《旅食与文化》的题记中写的一样——活着多好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