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电易:关于华为海思,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今天,我们聊聊华为的海思。
1991年,华为成立了自己的ASIC设计中心,它的成立,标志着华为IC设计的漫漫征途正式开始。
1993年,ASIC设计中心成功研发出华为第一块数字ASIC。
1996年研发成功十万门级ASIC;2000年研发成功百万门级;2003年研发成功千万门级,走的十分稳健。
2004年10月,华为实力大增,在ASIC设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华为海思至此诞生了。
一直以来,华为海思都是华为公司百分之百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按华为海思内部某领导的说法,华为就是海思,海思就是华为。
因为华为一向低调行事,加上没有上市,很多信息没有公开,外界对华为海思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些误解。一提起华为海思,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麒麟处理器,例如华为P20手机的麒麟970芯片。
事实上,华为海思除了从事芯片的研发,还提供数字家庭、通信和无线终端领域的芯片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海思在安防监控领域经过了十年的深耕,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0%之多,另外华为海思在高端路由器芯片方面,也相当有竞争力。
这里,我大致梳理下华为海思的手机终端芯片的时间脉络。
2009年,华为海思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开市场的手机终端处理器K3。
2012年,受苹果A4处理器的刺激,华为海思推出K3V2处理器。
2013年底,华为海思推出了麒麟910。
2014年9月,麒麟925芯片推出,麒麟芯片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目前,经过一路的迭代,麒麟系列芯片已经发展到麒麟970。
华为之所以敢用自己家的芯片,一方面是为了支撑前期的研发,如果不是自己家的订单带来的出货量,麒麟芯片早就凉了。另一方面,直接用自家旗舰手机,给麒麟芯片极大的压力,压破着海思努力提升芯片性能和质量。
终究,华为赢得了这场冒险。
华为孤注一掷投入海思,是非常有远见的,结合最近发生的一切,想必都十分认同了吧。
自己的芯片意味着什么?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更有底气的议价能力,更可靠的供货保障,这些都让华为成为无数手机厂家艳羡的对象。有海思芯片的华为,才有了自己的灵魂。
至此,不得不佩服六年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高瞻远瞩。
有的人也许会问,华为海思不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吗?的确如此,它是在完成芯片设计之后,交给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进行制造的。
要知道,芯片是一个高度垂直分工的产业,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领域的公司在负责。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企业的模式主要分三种:IDM、Fabless,Foundry。
1、有的公司,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被称为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公司,例如英特尔Intel。
2、有的公司,只做设计这块,是没有fab(工厂)的,通常就叫做Fabless(无工厂),例如ARM、AMD、高通、华为海思等。
3、而还有的公司,只做代工,只有fab,不做设计,称为Foundry(代工厂),例如台积电等。
除了英特尔之外,世界上很少有集成电路厂家能够独立完成芯片的全流程设计制造。
即使只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华为海思也不是完全独立自主,从零开始。因为华为海思购买了ARM的设计授权,然后在ARM的基础上,设计新的芯片。
全世界很多企业都购买ARM的授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区别是,只有像高通和苹果这样有雄厚实力的公司,才具备拆解、改装的能力。
虽然华为海思现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强,将来肯定会有这样的能力。
差不多就聊完了,总的来讲,华为创办海思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对于华为,对于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还需要更多像海思这样的芯片企业,需要更为完整的芯片生态。
芯片之路,注定困难重重,需要持久的理性和耐心,能够坚持到终点的,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