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0 马头营镇的遗址和老建筑
马头营镇位于河北乐亭县西南18.5公里,这个镇历史悠久,70年代黄坨村就出土了红山文化时期的石斧、石凿和红陶罐,是乐亭人类生存五千年历史的最好见证。
现存黄坨红山文化遗址位于马头营镇北两公里的黄坨村西南,该遗址为一高出地表0.30—5.00米的黄土岗子,该处的黄土,与其他地方有本质不同,土质坚硬,不怕冲刷。
马头营镇金代建镇,原来滦河是从这里流入大海,后来滦河东移。这里曾经是军事重地,也是商贾云集的码头,船只由此往南可直达渤海,往北可上行至承德,因此也叫御河。历史上曾经叫码头营,后来叫新桥海口营。早在金代就是沿海巨镇,从昌黎县到滦南县这段海域,曾经都属于马头营镇管辖,共辖墩台14座。曹操讨伐踏顿在这里筑粮仓,建古城,李世民东征到过这里,留下美好传说,蹋顿城、下马城并非空穴来风,但是那些建筑和遗址已经荡然无存。
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七街八巷七十二臼窠已经成为远古的记忆,大慈寺、古炮台、新桥渡口,很多历史遗迹随着年代的更迭,人文的变迁,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寸土寸金的马头营镇,地皮比乐亭县城还贵,很多老建筑,随着规划和街道改造,遗址已经消失殆尽,现存最好的老建筑就是1980年建造的马头营汽车站,现在还在住人使用。从那不肯老去的汽车站,还可以追回一些历史的年轮。
做为军事重镇的马头营镇,曾经和赤洋牛头崖并成为渤海三营,曹操的教军场,李世民的渡口,戚继光的炮台,已经残存在百姓的传说里,有许多上世纪60年代的国防工事保存完好,但属于军事机密,在此不便公开。六十年代乐亭县在马头营镇也建造了一些人防工程,已失去战略作用,现存有四处。
马头营镇政府所在地原来有三座寺庙,娘娘庙、老爷庙、大慈寺,大慈寺远近闻名,文革期间破四旧拆除,在那这里建起拖拉机站,后来变成马头营小学和幼儿园,现存三个赑屃是建幼儿园挖地基时发现的。
马头营小学1940年建校,校址从娘娘庙到老卢家大院,解放后校址搬到府前街南隔几趟街的乐北线以西的位置。2005年小学搬到原初中位置(幼儿园北),不久学校卖给群众,改成了门市楼。本以为荡然无存,某一天突然发现还有三间房子保留下来,红砖、灰瓦、绿门窗依稀可见。老房子是八十年代建设的,是当时典型的学校式建筑,我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多次去学校工作,留下很多珍贵的记忆。
马头营通讯兵营房,建筑于八十年初,因军事需要,这里住过一个排的通讯兵,后来部队调走,但房子现在基本完好,通讯兵营房的大门还是原来的大门。
作为历史上的商贾重镇,建国后马头营的企业也是相对发达。位于八里桥的乐亭二砖厂找不到一点影子。曾经红火多年的阀门厂是乐亭县联社住马头营镇的企业,有木器加工,铁器制造,翻砂暖气片,加工制造的阀门,回力阀门曾畅销全国各地。阀门厂带锯车间遗址,还残存着一片大墙,阀门厂铁匠炉还有打铁炉和操作间,阀门厂门市部的房盖已经坍塌,围墙还在。马头营食品公司也曾经是一块风水宝地,靠肉票买肉的时代,这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残存最南部的一排屠宰车间,还在巩固着人们的记忆。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信用社,推动了沿海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80年代的马头营信用社第一社址,还可以看到原来的影子,但已经转卖给群众,重新装修后,房子还在使用。
供销社的老房子最多,马头营供销社的老照相馆,坐落于马头营镇西南。70年代这里也曾经是蔬菜门市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非常热闹,马头营周边和大清河盐场的群众,很多都从这里采购蔬菜。马头营东头的生产门市部,始建于1978年,这里曾经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场所,机械、工具,农用物资、柴油、电料,这里应有就有,可惜几年前一经拆除盖楼。供销社梨窖,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主要窖藏各种水果。地震以后这里很红火,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这里从山区调进很多山果,补充水果市场的不足,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后来这里还建设了大米加工厂,东部建成乐绿野饭店。
上世纪70年代初,曹庄子公社供销社由孙庄搬到曹庄子,地震倒塌,1977年重新建造的曹庄子供销社,主要有百货、生产、生活日杂等门市部,2018年拆除。王庄子、石碑分社还有部分残存的房子,已经卖给群众,大部分重装和翻盖,但还能找到原来的迹象。
马头营粮站有很多粮仓,有房状的,也有圆柱形的,圆柱形的已经全部拆除,20来座粮仓里仅留下来的一座房状粮仓。北部已经盖起几栋住宅楼,东部围墙还在,南部建筑已经全部拆除。
马头营大车店,是马头营村的老建筑。计划经济时期这里很热闹,过往的搞运输的大车,到这里修整、食宿,还有茶馆为群众提供热水,两分钱就可以打一壶开水,很多村都羡慕不已。
马头营电影院建于1984年,那时候是马头营镇唯一的文化场所,由于文化活动缺乏,电影、歌舞、戏曲繁多的节目,容纳1300多观众,经常是座无虚席,后来变成了现在的卫生院。
老滦河底由西北向东南斜穿马头营镇,是古滦河入海口,现在叫大清河,大清河上有很多桥梁和闸涵,大多是地震前和震后恢复其建筑的,这是赵庄子节制闸。
西地村龙王庙大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地震受到严重破坏,最西边一桥孔震坏后拆除,大桥没有重建一直使用到如今。西李庄大桥,大跃进时期计划从坨子头到大清河盐场建设一条铁路,半人高的路基已经修好,但因资金缺乏是下马了,铁路桥一直保留使用,上面还写有力争上游的文字,此桥1960年建造,地震后加固维修,西半部加宽,大桥现在仍然使用。
1977年秋修建的曹庄子公社西李庄扬水站,扬水站主要是用水泵扬水灌溉,主要是为李庄南部地区的农田供水现在还有遗址,“人定胜天”有原公社党委书记丁振宇题字。
为配合海档建设,1972年11红房子防潮闸竣工,节制闸有蓄水和排洪双重作用,现在仍然使用。为南部地区栽稻子,震后在大清河的树行子东建设节制闸,现在还在发挥作用。
残存的遗址,也许为喜欢探索和研究的提供人们一些线索,让难忘乡愁的人们勾起一些美好的回忆。现存下马坨、孙庄、下洼村的三棵老槐树,是境内的最老的百年槐树,她们记录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20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