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我早已习以为常 —— 巴黎打工十年那些事儿番外篇
简书上有很多有故事的人,我们希望用简友的笔写下简友的故事。于是我们尝试了这样一个计划:做故事的挖掘者——招募特邀采访员
一个普通的简友去问另一个简友,然后呈现出一个故事。也许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通过故事的连接是更有趣的。
被访者:Jonhny (《我在巴黎打工十年的真实经历》一文主人公,这篇文章是对于他在巴黎经历的真实记录。没有看过的简友可以先阅读此文)
采访员:@笙陌儿
文章整理与修改:馆长老袁
“当时夜里11点多吧,街道上有救护车响,5分钟后我就知道有恐袭了。”
Jonhny是《我在巴黎打工十年》的“我”,也是简书作者我是小P_93de的丈夫。
关于巴黎十年的经历,他还有很多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
歧视
“中国温州人很可怕”
“你们这些外国人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麻烦,你们就是麻烦制造者......”
没有什么缘故,法国当地白人对他说过这样的话。
受到歧视,是Jonhny在巴黎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的事,他已经见惯不惯。这点,Jonhny刚开始到巴黎留学时就深有体会。
“在学校里,很多人当我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巴黎人对这两个国家的人比较认可,甚至他们觉得他们比法国人还有礼貌。其次就是台湾人或新加坡人,大陆人排在我们之后。”在Jonhny的认知里,巴黎人对大陆人的基本素质很瞧不起。
在中国,温州人可以说是最有生意头脑、最会赚钱的商人,但这点在巴黎人看来却很可怕。
“他们觉得温州人天天工作没有尽头,不享受生活,很可怕。 ”
虽然大陆人在巴黎经常被瞧不起,但巴黎旅游区对待他们的态度显然不同。
“旅游区就不一样了,如同香港人对待大陆人,金主还是大陆人,即使印象并不怎么好。 ”Jonhny直言。
但并不是所有的巴黎人都这样高傲自大,正如不是所有在国外的华人都对你友好,Jonhny并不会因此对巴黎这个城市多一份厌恶。同样的,当这个城市处在“动荡”中时,Jonhny也并不因此而生发出多余的“恐慌”。
恐怖袭击
“感觉只是多了谈资而已”
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
这几年,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就在上个月的9日,巴黎才刚刚发生一起汽车冲撞军人的恐袭事件。
很多人的眼里,恐袭就如同是隐藏在欧洲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但没有人知道什么时间。但在巴黎生活了二十几年的Jonhny谈起这件事情时,显的很“淡定”。
“当时夜里11点多吧,街道上有救护车响,5分钟后就知道有恐袭了。”因为家人岁数大了,恐袭事件发生时,Jonhny的家人并不知道,后来才打电话和家人报平安。
每次恐袭事件发生,我们的情绪总是很容易被搅动,心痛、愤恨,也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但恐袭的发生地,第二天太阳升起,当地人生活一切正常。
歧视、恐袭任何一个问题都能随时击垮在外留学的人,让他们狼狈的逃回去,但Jonhny却能淡然面对这些,Jonhny在巴黎走的”每一步棋“,一点点地把他推进自己那个最终选择。
中国城
“尽量避免在华人华侨圈内打转”
刚开始到巴黎时,Jonhny居住在中国城,这里基本上住的都是亚洲人,相对好的区这里有点脏。
“月租100美金的房子只有五平方米,每天都要爬七层楼,屋里只有一张床,没有洗澡间,也没有热水和暖气。”但离别前父亲那句“钱省着点花”还在脑海,Jonhny连被单都舍不得买,睡觉时只能把带来的衣服穿在身上。
那段日子,Jonhny最大的愿望就是住上能洗热水澡的房子。
不过,住在中国城也有好处,至少在交流方面Jonhny暂时不用愁,加上这里生活设施比较齐全,相比黑人和阿拉伯人居住区要好很多,最起码很安全。
但等到Jonhny生活条件好一点时,他却搬离了中国城。
“我不喜欢那里,中国城半岛人(指亚洲其他国家)很多。”而在中国城的中国人,基本是默默无闻,不太敢惹是生非,大家都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即使有交流,Jonhny和他们也不深交。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Jonhny想要提高法语水平,如果天天和国人呆在一起,法语会更难提高。
“新的环境里生活,有太多的人事物要去学习、观察,还有学业水平要提高,要有清楚的头脑,尽量避免在华人华侨圈内打转,尽量去享受巴黎优雅生活的环境,吸收不同的文化。”这一番话是一个在巴黎待久了的老人对即将去留学的新人的劝告。
一开始,Jonhny搬离中国城,是为了能学好法语,但如果他没有踏出这一步,也许他现在仍是个在华人圈里打转的人,甚至和那些没完成学业就“逃回家”的留学生一样,最终,只是巴黎的匆匆过客。
初到巴黎的生活
日子在一天天变好
几件衣服、书籍、一些食品,还有父亲几天前取出来的钱,Jonhny只身一人从台湾,搭乘18个小时左右的飞机前往巴黎。那时,他十九岁。
来到有着“浪漫之都”称号的法国巴黎,Jonhny做的第一件事也有点浪漫。
“我喝了一杯梦想中的巴黎咖啡,看街道上车来车往,人群川流不息,虽然有茫然不安,但又异常兴奋。”这么多年过去,Jonhny每次去第一天喝咖啡的咖啡馆,还是感觉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有个残疾人学艺术的,实在难以维持生活和学习不得不离开;还有一个不好好念书,整天瞎混,之后被父母叫回去了。”有的留在巴黎的,读到博士还在端盘子,最后只好离开,“大多人是学的专业不好找工作,很多人学哲学、艺术。”Jonhny说。
但Jonhny一直没想过离开,除了吃苦以外,日子一天天在变好。
那时,Jonhny在心里默默暗许:等到有一天宽裕了,就接家人来巴黎生活。
那时许下的承诺,后来Jonhny也一一实现了,而小P的出现更坚定了Jonhny留在巴黎的决定。
异国的爱情
当北京遇上巴黎
15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个相爱的人,我烹饪,每道都是家常菜,但你都说好吃,一起虚度时光。
这是Jonhny现在的生活,也是他和小P的生活。
《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爱情不是依附,是各自独立坚强,然后努力走到一起。这句话用来形容Jonhny和小P的爱情很贴切。
初次相遇时,Jonhny四十多岁,小P三十多岁。
匆匆相遇,但两人最终还是因为Jonhny回去巴黎,而逐渐减少联系。
但Jonhny和小P的缘分还未断,冥冥之中有什么牵引着他们靠近。
第二年,小P一个人从北京到欧洲旅行,Jonhny邀请了她,“我免费给她提供食宿,还领着她玩,很开心。”这件事之后,俩人就交了朋友。
但关于俩人怎样成为恋人、夫妻,Jonhny却对我们保持沉默,他说这是小P不让他说的,“小P说她以后会写我们俩的故事,她自己还列了提纲:1、我要恋爱谁跟你扯蛋玩;2、理性失控CP成真;3、内外忧困冲突搞笑;4、爱情只剩三件事。”
已经辞掉工作的两人,现在基本是巴黎、台湾、北京三地各住一段时间,偶尔帮朋友做点兼职,“我们生活上要求不高,有就好,健康就好。”
小P这个月也即将飞去巴黎,和Jonhny相伴。
飞机起飞时的轰隆声,掩盖不了耳边那句:“等到台湾没有牵挂的时候,就长居在巴黎。”
一些番外:
在法国,故事之外的那些事
法国夫妇:
Jonhny一开始到巴黎时,是到一对帮助过的法国夫妇那里居住。
“那时他们来台湾旅游,当时是在台北,男的身体不舒服在马路上,我就帮着送到医院,还好没大事。”刚好那段时间Jonhny放假,就带着他们一路南下,到台南玩,又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招待他们,法国夫妇很感激,让Jonhny如果到了巴黎一定要联系他们。
那时,Jonhny还没有决定到巴黎留学,只是碰巧帮助了这对夫妇。
夜生活:
电影中,外国学生的夜生活离不开“party”,Jonhny告诉我们法国人也是,而且非常频繁。在巴黎留学的日子,Jonhny也去参加过,“一般都会开在朋友家或在餐厅,有各种好吃的,大家一起畅聊,喝酒、跳舞,弹琴、表演、打游戏......玩的很愉快。”
食物:
初到巴黎时,Jonhny宁愿坐两个小时的车,也不愿在外面吃五美元一餐的饭,而要回去吃一美元一餐的食堂。
以前在大学食堂一餐一美元等于当时的3.6法郎左右,有意大利通心粉、米饭、土豆泥、炸薯条、沙拉、青菜、炸鱼、煎肉和汤。但是米饭、面、可以加添,管饱。 但在外面吃5美元的餐,菜比较多选择,但是量有限,不管饱。每天食堂会换不同的菜单,选择比较多,而且法国政府有补助资金,每餐可以补助大约2美金。
薪水:
毕业后,也一直在犹太人那里打工,后来成为免税店总经理。工资很好,和回台湾薪水估计没法比,尤其是在台南。经济也很自由,生活品质也很好,不过确实很卖力,但都是自愿的,而且他们也花了不少钱培养我,就觉得干的很起劲,导致最后胃出血,差点死了。
巴黎人:
巴黎人有地球人公认的傲慢和自负,也比较懒,事事相比中国人比较讲原则,确实有些右翼倾向的人瞧不起外来人。但他们的社会秩序和基本素质、人的修养、情商都很好。他们浪漫、自由、独立、喜欢健身爱好艺术和享受美好生活里的一切。
妹夫:
Jonhny在家里排第三,有个妹妹,后来他把妹妹接去法国生活,现在妹妹已经在发过结婚定居。
“我妹夫出生于犹太家庭,很富有,全家都除了他,都是做生意的。我妹夫酷爱读书,基本是个书呆子。他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结婚时的衣服穿到现在,生活物质要求几乎为零。遵守各种法规,几乎从来不肯违反,在中国人眼里属于相当不会变通的类型。”
巴黎这座城:
巴黎是非常有魅力的城市,音乐、绘画、健身、旅游、艺术这些都是来了巴黎后培养起来的兴趣。另外这里的美食也是我的最爱,在巴黎去的最多地方就是超市了。如果来巴黎旅游的话,我一般带朋友必去莫奈花园,因为我很喜欢他的画,那里的环境让我感觉像世外桃园,让人安宁。另外也距离巴黎比较近,方便出行。
欧洲留学:
“既然决定出国留学研读,就要有自己的目标,尤其到欧洲来,肯定和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饮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很多不同。第一,要有坚强的勇气。第二,要有耐孤单寂寞的精神。第三,积极上进,完成自己的目标。新的环境里生活,有太多的人事物要去学习、观察、还有学业水平要提高,能学以致用,就地取材,有清楚的头脑,尽量避免在华人华侨圈内打转。 尽量去享受此地优雅生活的环境,吸收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