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233)

2023-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五·—八】

刘孝威《结客少年场》云:“少年李六、郡李使也。”《左氏》“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注:“李,使人也。”凡言信者,亦使人也。《古乐府》“有信数寄书,无信长相忆。”今误以“行李”为作客之衣装。

刘孝威(?—548),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南朝梁诗人、骈文家。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累迁中舍人,并掌管记。大同九年(543)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太清中,迁中庶子,兼通事舍人。及侯景寇乱,孝威于围城得出,随司州刺史柳仲礼西上。至安陆,遇疾卒。《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结客少年场》,即《结客少年场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列于《杂曲歌辞》,是写游侠题材的乐府旧题。结客: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少年场:年轻人聚会的场所。多指比武场或校场等。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行歌。类似进行曲。器乐演奏。古代许多文人都具有任侠使气的情怀,运用此乐府诗题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篇。但是比较而言,鲍照诗多市侩气,李白也多轻浮气;刘孝威诗多谄媚气,刘绍安诗多名利气,卢照邻诗气脉偏滞,写得比较沉着浑雅的当数虞世南诗。

南朝·梁·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少年本六郡,遨游遍五都。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屠苏。鸷羽装银镝,犀胶饰象弧。近发连双兔,高弯落九乌。边城多警急,节使满郊衢。居延箭箙尽,疏勒井泉枯。正蒙都护接,何上惮险途。千金募恶少,一挥擒骨都。勇余聊蹴踘,戏罢暂投壶。昔为北方将,今为南面孤。邦君行负弩,县令且前驱。

“少年李六、郡李使也。”经查资料,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诗中原文为“少年本六郡,遨游遍五都。”少年:年轻男子。本:原本;出自。六郡:指汉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汉书·地理志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遨游:逍遥自在的嬉戏游玩。遨,游逛。遍:走遍。遍及。五都:古代五大都城。汉以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为五都。三国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

《左氏》,指《春秋左传》。

“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原文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八年》:知武子(知武子:知罃(zhi ying),亦称“荀罃”、“知武子”,晋国大夫,荀首之子)使行人子员(子员:晋国的专职外交使臣)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欲也,谁敢违君?寡君将帅诸侯以见于城下,唯君图之!”杜预注:“一介,独使也。行李,行人也。”

杜,即杜预(222—285初),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其所撰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其中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使人,音shǐ rén,此处指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察罕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行李,即“行人”,又称为“行李”,“行理”、“行旅”,为古代“通史之官”,是使者的通称。即后世的外交官。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设有通使之官,即行人。“行人”位居大夫,经常奉命出使各国,联系外事。如晋国有行人子员、子朱,卫国有行人子羽、石买,郑国有行人挥等等。这说明此时行人已是专职的外交官。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晋修成(重温和约),叔向命召行人子。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当班)。”三云(说了三次),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何以黜朱于朝?”抚剑从之。叔向曰:“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成功),晋国赖之(依靠它)。不集,三军暴骨(死在战场上)。子员道(沟通)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常常违背原意)。”

《古乐府》,是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后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

“有信数寄书,无信长相忆。”出自南朝·齐·释宝月《估客乐诗四首·其二》:“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行李,音xíng lǐ,汉语词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沿用。《校注》:“行李,本义为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在唐代口语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驱者’等引申义。杜预注:行李,使人也。朱骏声释:李,行旅。今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