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相信”的力量
大大在2岁左右的时候就会“撒谎”。
记得有一次,吃饭前我叫她洗手,她很自然的回了一句“我已经洗过手了”,可是,我很确定她明明没有洗手。我当时觉得很好好奇,“这么小的孩子就可以很自然地说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不过我意识到,我不能直接扣个“撒谎”的帽子在她的头上。于是,我假装看看她的手,跟她说,“好像没洗干净哦,还要再洗一遍。”就这样,我故意忽视她说的话,并且找个理由让她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时她也没有什么办法反对,只好乖乖洗手(毕竟2岁的孩子还是“斗”不过大人嘛)。
她还有过几次撒谎经验,我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忽视她撒谎的事实,直接找个理由让她做该做的事情,让她感觉到,即使撒谎也达不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后来我就在思考,我这种应对她“撒谎”的方式是最好的吗?我非常不赞同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时,直接给她贴个“撒谎”的标签。首先,这么大的小孩子,有时是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也许她不是有意去撒谎的,而且这个标签一旦被贴上,并且如果长时间地被贴着,孩子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向这个标签靠拢。
不过,关于“已经洗过手”的谎言,大大已经好久没用过了。可是就在昨天,当我叫她洗手时,她冲了一下水之后,说,“妈妈,我之前已经用洗手液洗过了”,“你的意思是放学回来后,你就洗过手了?”“嗯”。
说实话,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洗手,因为我刚从外面回来,但我选择相信她,我说“好吧,那冲一下就下去吧”。她开心地走了,我接着洗我的手。
没过几秒钟,我还没洗完,大大又过来了,“我想起来了,我刚刚摸了小车,又弄脏了,我还是再用泡泡洗一下吧”。于是她又洗了一遍手。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她之前有没有洗手,我也不想去跟家人确认,然后拿个结果跟她理论。那一刻,我选择发自内心的相信她,不是相信她肯定不会撒谎,而是相信她会为自己负责。一次不洗手,最坏的结果是吃到脏东西肚子疼呗,可是比起“不信任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这算不了什么。
事实证明,她没有把精力再放到跟我争论她到底有没有洗手上,而是放到自己身上,为自己负责,选择回来洗手。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因为“摸过”小车手弄脏了,还是随便找个理由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她自己主动过来洗手,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
如果父母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孩子就会越来越行。就像傅园慧的爸爸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女儿是个天才,他的女儿有一天就真的成为了天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催眠师,你每天给他催眠什么,他就接受什么,相信什么。你每天告诉他“你很笨”,长年累月下来,他就真的变笨了;你每天告诉他,“你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做出了对你最好的选择,你很棒”,他就真的越来越知道怎么去做是对自己是最好的。
相信的力量很神奇,我选择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