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励志演说家

语言的力量

2019-01-04  本文已影响38人  扶风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都会记得“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情节。王朗已经七十多岁,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被诸葛亮驳斥怒骂,居然“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这或许是艺术的虚构。但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言语争吵引发血压升高、脑溢血等被“气死”的事情,也并不罕见。语言可以温暖、帮助甚至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打击、伤害甚至摧残一个人。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网上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故事:

有一位单亲妈妈,第一次参加儿子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下。”
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跟你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就流下泪了。因为全班三十个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
然而,妈妈还是笑着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老师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钟就坚持不了了,现在都可以坐三分钟了,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你是进步了。”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而且还不用她喂。
后来,孩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你儿子排第四十,我都怀疑你儿子智商有问题,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去的路上,她流泪了。
然而,她回到家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哟。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你更细心一些,你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同桌在班上排名二十一。”
说完这些话时候,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一下 舒展开了,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他去得比原来都早。
儿子上了初中以后,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叫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的儿子都会在差生的名字出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儿子的名字。让她很不习惯。临走时她去问了老师,老师说:”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学校。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搂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她儿子会被清华大学录取。报考的时候,她跟儿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那所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了,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特派专地招生办公室的录取通知书放在妈妈的手里。这个时候,孩子哭了,孩子边哭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谢谢你欣赏我。”

这是一位慈爱的妈妈,更是一位智慧的妈妈!她懂得,妈妈嘴里说出的每一词语对孩子具有怎样的作用。当别人(包括老师)怀疑自己的孩子时,她坚持肯定、鼓励和欣赏,用语言的力量造就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全球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沙特工程师Mohammed Qahtani,则讲述了另外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

一个男孩非常崇拜和深爱自己的父亲,但他的父亲对他总是表现得漠不关心,“他爱咋咋地”。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大学,在大一就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他给父亲打电话,希望他的父亲这一次终于能为自己感到骄傲了,父亲却回答说“我正忙着,再打给你”。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酗酒、和市井之徒鬼混,最终因吸毒过量,生命垂危。原本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能挽救他的生命的。

Mohammed Qahtani在演讲中说道:

“如果你是一个可以做为榜样的人物,如果你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信服,视作真理。”

他总结说:

“语言能改变人的一生,能激励一个民族,也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你的嘴巴可以变成毒箭,但也可以治愈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马来西亚心理学家林文采博士,经过研究,提出了“心理营养”的概念。她指出,孩子早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持续不断地给予孩子“心理营养”,那就是肯定、赞美、认同。有了充足的心理营养,孩子的生命之花就会自然绽放。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即使成人也一样需要“心理营养”啊。

因此,我们对身边人,特别是对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肯定和赞美之词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