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的修炼
你想要获得其它人没有的认知,只能靠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要想在知的层次上超过别人,需要在行的方面比别人更努力。
古代喜欢将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看成是圣贤,但是很少有记载表明圣贤们的先见之明是从哪儿来的,结果大家就把他们神化成先知先觉的人。在《圣经∙旧约全书》中讲述了很多犹太先知的故事,他们的先见之明来自于神谕。这也属于神化圣贤的一种。
其实,先见之明通常来自于别人没有的经历和基于那些经历的思考。美国有一家经常做空中概股的公司叫做浑水,专拣有缝的鸡蛋叮,几乎从不失手,前一阵子发现瑞幸咖啡问题的就是它。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一般的分析师只是看财报、听汇报,而浑水的做法是,跑到瑞幸咖啡的一家家门店去数人头,收集发票。最终,审计公司普华永道(PWC)都没有发现的问题,就让浑水给发现了。
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从行到知”?
知行合一的道理大家其实都清楚。每一个人从学习阶段,进入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工作,就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但是,人要做到有效的进步,更需要有一个从由行到知的过程。
在由行到知的过程中,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比如你毕业后,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问同事,同事直接把方法告诉你,你解决了,你就得到了一个结果,但是缺少了过程。相反,如果自己琢磨半天没琢磨出来,那只有部分过程,没有结果。
20世纪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他是胡适的老师,对早年的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过重大影响。杜威就讲,经验=经验到的结果+经验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你如果成功地做到一件自己过去不会的事情,让这件事变成你的经验,再上升到认知,就完成了进步的一次循环。这样不断地循环,就实现了有效的进步。
“学而知之,安而行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