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觉醒Day1#《改变》之梗概
2016-01-19 本文已影响109人
Jeremy_Anifacc
探索未知,固然勇敢,质疑已知,更需勇气! ——Kaspar
改变: 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改变》这是一本论说型书籍,作者是
- Paul Watzlawick,
- John.H.Weakland
- Richard Fisch.
他们是 Standford University 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Palo Alto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下 Brief Therapy Center的创始人与研究人员。
本书主题
:
- 问题如何产生
- 问题如何持续存在
- 问题如何得以解决
本书主要探索
:
相当普遍的人类事务中的『变与不变』,以及在问题形成和解决中所扮演角色的问题。其重点在于探究一种悖论的现象:遵循常理和『合乎逻辑』的行为导致失败,而『不合逻辑』与『非理性』的行动,反而使形势的变化如其所愿。
本书主要目的
:
在于提出作者的概括性观点和结论,文中不会追溯达成这些结论所走过的历程。
本书大纲
:其内容顺序是由抽象概念推进到具体实例的讨论
- 『变与不变』:抽象层次上关于『改变』的理论
- C1 理论观点:群论(the Theory of Groups) + 逻辑类型理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
- C2 实践观点:举例说明上面两种理论如何实际运用在所讨论的主题上
- 问题的形成:探讨在『变』和『不变』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引发的『问题形成的各个关系难点
- C3 原地踏步 或当解决之道变成问题
- C4 可怕的简化
- C5 乌托邦症候群
- C6 悖论
- 问题的解决:讨论如何解决
- C7 第二序改变
- C8 重新框定的艺术
- C9 改变的实践
- C10 实例
- 展望:开阔的视野
译者夏林清的阅读本书建议
:
- 不要试图在书中找到一帖可以立即采用的药方
- 尝试去训练自己捕捉某个互动的过程,回想关系脉络中发生了『What』,『How 』it happend,而非事后解释『Why』
- 书中『问题』形成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对话,区分『事实』以及关于『事实的前提』
上面的建议有帮助,理解到改变,知行合一,这是一个过程。趋势如 sigmoid函数图形形式,而不要指望脉冲函数形式。
人好归因,而归的因常常又是错误的。
另外:
- 改变 指出人类经验中有关『变』和『不变』间关系的知识,打开其分辨『系统层次』和看见『功能作用』的眼睛(Q到底是什么功能作用?)
- 改变一书中的『停止无效旧行为』和『重新框定』的意识被行动科学、组织学习与反映实践所承接。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
对于问题形成和问题解决『变与不变』的基本观点,可以应用到各种人类问题的范畴。
人类行为的世界最需要的正是我们以理解与技术去进一步审视它!
我的目标
- 理解文章作者讨论的主题, 不求百分百
- 和自己的经验对话,可否运用到自己真实的问题中,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