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风波(2)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28781/6d208c8c3daf342c.jpg)
如果不是随之而来的家长会,如果不是看到同学们接下来写的周记,我几乎要以为自己胜利了。
家长会就安排在小组合“座”之后的一个礼拜,他们也和学生一样,一半是背对我的,一半是面对我的。
我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来是想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课堂,二来想看看他们的态度。为此,我和平时一样,特意站在教室中间发言。
也许家长的身躯比学生要庞大得多,让他们扭头是件辛苦的事,也许是我对待家长无法做出像对待学生一样明确的指令,会议期间,有几个家长一直翘着二郎腿坐着,也有几个人不断地聊天。
尽管我再三强调,小组合“座”,只是初步阶段,而且学生的凝聚力、责任心、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但仍有家长沉默并且质疑了,正如罗晓聪次日的诉苦:我妈把我臭骂了一通,你们现在的座位真让我无言以对啊!坐了一节课我的脖子跟落枕了一样,你平时背对着老师怎么学习呢?可能上课时压根儿就没有听吧!
尽管有家长这样反应,但我仍然相信,小组合“座”的力量会帮学生对抗座位的不便,我还是想听听他们自己的声音。于是,接下来的周记,我特意让他们写了:《我喜欢/讨厌的座位》。
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学生都写了对现在座位的烦恼。
段欣怡:前面的人那么高,把我瘦小的我遮得严严实实的,我只能靠老师的讲述在脑海里勾勒出几个画面。由于老师经常站在我的身边讲课,每到回答问题的环节,她根本就看不到我的手,我只能把身体不断的往前倾,努力把手伸到她的眼皮子底下。但是老师的目光还是从我的身上掠过去,叫了胡旭的名字。
段同学,你只是瘦,可你并不小啊!况且,很多问题提出来只是为了提醒同学不要走神的,我有点伤心。看来大度如她,也不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段欣怡还算客观,她在结尾写到:不过,对于一个认真学习的人而言,坐在哪里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光辉的。
但还有一群模仿她的人,只学会了她的抱怨,没有学会她的精神内核,纷纷把自己成绩不好的因素归结为座位不好,并在结尾发出了直接的呐喊:什么时候可以换座位啊!——座位的杀伤力被无限放大了。
另外,还有一些节外生枝的,如薄丹彤所写:秦老师总是站在第五排的地方讲课,她说话语速飞快,简直不打一个标点符号,三四分钟之后,老师的嘴角就堆了一堆唾沫,唾沫飞溅,射程在一米开外,如果不拿一张纸挡住脸,那后果……咦!那滋味你懂的,想想都令人难受。
看完薄丹彤的周记,我有点懵圈:你确定写的是我吗?我可是爱惜羽毛胜过一切的啊!喝杯咖啡都要刷牙,就是为了面对小清新的你们。我脆弱的神经顿时受到了伤害。
听完我的朗读,四周响起一片:“咦耶!”的揶揄之声,吴浩很快来援助我了:你写的不是老师,我觉得老师是说几句会停一下的,她是为弄清楚我们到底有没有听懂。“好样的!”不管他有没有拍马屁之嫌,我先在心里为他点了个大大的赞。
薄丹彤在同学们的讨伐声中败下阵来,承认这个片段是抄的。
还有一些人掉了链子,分析了坐在第一排、第三排、第五排都有各自的不好,我点评道:大哥,现在的已经是小组围坐了好吗?你大概还活在上一个世纪!
不过,从他们的座位来看,大多数同学尚且不具备这种觉悟,无法将小组的凝聚力与劣势抗衡,我想,也许是我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毕竟,在学生还没有这个自觉性的时候,我不能将责任感道德感大局观空泛地强加于他们的身上。看来我仍然需要等待,等待一个适合引导的契机。
但是,小组合“座”已经深入我心,于是,我再次陷入了思考:如何换一个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交通的座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