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话99: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不得!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19人  秋雨茗青

近来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以及现在正在读的《儿童心理学》,发现作者非常反对在教育儿童过程中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分析儿童,或惩罚儿童。

在《儿童心理学》第二章任何的统一性中,作者指出: “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要想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同时,不应把儿童特定的行为当成孤立的音符来解析,而是要将它视为整个乐章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13岁男孩的例子,来阐释了解儿童整体生活背景有多么重要。而这个案例跟我现在班里一个男孩的状况十分相似。

这个男孩之前一直是独子,到小学五六年级时,他有了一个弟弟,他在家里称王称霸的状态持续了七八年,自然不愿意另一个人来分享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妈妈说曾经征询过他的意见,但我猜测他并不是真心接纳,而是不想拂逆爸妈的愿望。

在小学六年级就出过问题,初二更加明显,不听课捣乱说话违反纪律,不写作业不听家长话,周末偷偷去和同学上网,不断惹是生非……究其根源,还是想获取父母的全部关注。

对于这类孩子,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怎么办,不过也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对其表示同情,宽容和理解。

二,帮助其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

三,家长要真诚地关注他,告诉他,对他的爱和关注没有变化。

四,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使用惩罚的方式来矫正其个别错误行为。

五,学校必须学会把儿童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视为有待雕琢的璞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