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国学与传统文化

遇见文学百科潘铭燊先生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1人  QQQQ_760e

遇见文学百科潘铭燊先生

文/王佛全 (2019年4月5日)

Kinging:“张元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学术报告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zhuanlan.zhihu.com

4月3日那天下午,杭州黄龙洞公园里正有着越剧表演,阳光倾泻而下,坐在我身旁的潘铭燊先生聚精会神地听,耳边的丝丝银发在阳光里闪耀。我听不懂越剧只是觉得台上演员的身段极美,翘起来的兰花指让人浮想联翩。于是我近距离地看着潘铭燊先生,这位文学百科式的学者。我不知道这样形容他是否合适,只是在了看了他的著作之后觉得他值得的尊称。

当日他应邀到浙江省图书馆讲座,这是讲座结束后到图书馆边上的黄龙洞公园走一走,刚好碰上了每日下午的越剧表演。潘铭燊先生说杭州人真幸福,每日下午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表演。这还是很专业的剧团表演,而且曲目都不一样,从唱段到乐器都有。

他已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5年之久,现在退休后在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做研究,而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赵晓明教授、浙江大学档案馆马景娣馆长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玉贵教授促成了此次浙江图书馆的讲座。他的讲题是《张元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当天讲座很短,让我听得意犹未尽。本期待着他讲上满满一大堆呢。不过后来和他相处的几个小时内却觉得他是那种很内敛的人,甚至不会像很多老师那样哗啦啦讲上一大堆东西。他简明扼要,连说话也是。所以和他聊天的时候总要想着多问些问题,因为他回答很简单明了,像一个优美的音符很快就消失了。

他的履历极为丰富,他是一生行走于太平洋两岸的著名学者、作家。潘先生在香港出生长大,1965年,他由理转文,进入刚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攻读中文系,大学毕业获得柏克莱加州大学奖学金,攻读图书馆学硕士,然后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工作,并师从著名学者钱存训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返港教书15年后,移居温哥华,获得加拿大国籍,又再返港任教,2003年返回美国,在国会图书馆供职15年后退休。

他的治学方向兼文学、历史、书志学,有研究他的学者是这样形容他的杂文的:潘铭燊的杂文作品显示着知识化、学者化、崇尚幽默和哲理的创作追求,抵达“情、理、趣三者并胜”的艺术境界,营造出清新而委婉、幽默而蕴藉的散文风格。潘铭燊的杂文创作自觉师承钱仲书、梁实秋等大家的杂文笔法,延续并发展了我国散文创作从明清到现代以来的另一路风格,即冲淡幽默的杂文传统,这使潘铭燊的杂文作品及其风格在现当代散文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他出过很多书,但在国内却很难买的,我看的几本潘铭燊先生的书也是赵晓明教授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图书馆藏书中带来送我的。看他的散文洋洋洒洒,毫无拖泥带水,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问他在大学主要教授什么专业,他说他教过二十多个专业的课,从目录学到修辞学到汉语逻辑学到古典小说等等,甚至还有红学。他不是一专到底的学者,却是每个专业都专到底的学者。所以,我称他为文学百科式的大儒。

他此次来杭州还发生了个小插曲,从美国经香港来的前一天把旅行证件给弄丢了,结果费了好多周折才得以前行入境中国,讲座推迟了一天。他后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说这话的时候他有点腼腆害羞得像个小孩。

现在已经70多的潘先生依然继续在整理出版他的新书,他的书也可建成一个小小的文学图书馆了。

Kinging:“张元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学术报告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zhuanlan.zhihu.com

中国青年作家王佛全(右一)、潘铭燊博士潘铭燊博士(左)和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中)观看越剧表演

中国青年作家王佛全(左一)、潘铭燊博士潘铭燊博士(中)和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右一)合影

潘铭燊博士观看浙江图书馆展览

潘铭燊博士(右三),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左二)和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右一)合影留念

潘铭燊博士和浙江图书馆书记徐洁研究馆员(右一)会晤

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会晤潘铭燊博士

潘铭燊博士体验中国高铁旅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