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6《学会提问》随记
1.理由本身并不会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论,它们常常为不止一个结论提供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同一套理由中推断出多个备选结论。
如果你发现了其他的备选结论,你就能更好地从一系列可选的结论中发现那个最说得通的结论。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备选结论,不把它们当成形成自己看法的基础,那么我们决策的质量就会大大缩水。
2.当人们习惯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时,他们就是在使用二分式思维。这种类型的思维往往假设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从而忽略了很多其他选项,错过从其他选项中进行选择可能会带来的积极信息。
僵化的二分式思维限制了我们决定和选择的范围,这种习惯对我们的思维具有毁灭性的破坏效果。
3.灰度思维是一种反思型思维,致力于探索用“是”和“不是”之外的其他方式回答复杂的问题。一个附加限定条件的“是”或“不是”往往才是最佳的答案。
4.阻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如果你了解妨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你就可以努力让自己在这些障碍出现时更加谨慎。透彻地理解并尽量抵制这些思维习惯,就能大幅提高你今后得出的结论的质量。
①提出正确的问题可能使他人产生不适
被人不断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被提问对象可能会渐渐感到不快,甚至感觉自己好像站在法庭的证人席上接受盘问。
所以,为了维系社会关系,我们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注重策略。
②思考过快
如果不对我们所做的决定进行慢速、有条理的思考,那么我们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
所谓慢思考,就是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与我们交流的内容。
我们要培养的习惯,是常常问一问自己:“我到底依赖什么来支持我的信念和结论?”
③刻板印象
当我们形成刻板印象时,我们就会断言,因为某个人是特定集体中的一员,所以他肯定具有一系列明确的特征。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刻板印象,我们就会失去强势批判性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而难以持开放的态度去接触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
刻板印象让人试图绕开客观评价的艰难过程,它总是早早关闭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忽略有价值的信息。
④限制性的思维习惯:
✖️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有这样一种倾向: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个积极或消极特征,然后就把这一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例如,有个名人特别乐善好施,我们认为他品行高尚,因为晕轮效应的存在,我们会认为这个名人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很高尚,甚至连她的思维方式都包括在内。
同样地,如果有人做了什么让我们觉得比较讨厌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这人方方面面都让人讨厌。
✖️信念固着
信念固着是对于个人信念的坚持不改或绝不言弃的倾向,它使我们从一开始就心存偏见,只偏爱自己当前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对个人信念的过分忠诚正是“确认偏误”的一个重要根源。所谓“确认偏误”,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这样一来,信念固着就会导致弱势批判性思维。这种不幸的思维习惯让我们总以为自己周围的人都偏执得不可理喻,只有自己不偏不倚。
而强势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判断都是暂时的,或者与语境相关。
✖️可得性启发法
所谓可得性启发法,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这种可得性启发法和另一个有害的思维习惯——近因效应紧密相连。作为我们思维基础的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我们最新看到的那部分信息。
✖️答非所问
经常有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也不管回答得对不对。只要有人给出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就会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开始讨论的问题上引开。
如果有人不让我们专注于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提出有效的批判性问题的能力更会大受影响。
⑤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相对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我们赋予自我的世界以中心地位。我们总觉得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世界应该围着它们转。
我们在进行论证或者评价其他论证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沉浸在我们所知道的解决方案里。这正是我们的自我中心在发挥作用。
批判性思维者需要与知识的诅咒做斗争。所谓知识的诅咒,是指我们无法回想起我们不具备现在掌握的知识时的情况。
知识的诅咒会让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就像是《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和佩妮之间的对话:
谢尔顿:我需要你帮忙解决一个符号学上的问题。
佩妮:你说什么?
谢尔顿: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和象征的学问,它是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哲学分支。
佩妮:好了,亲爱的,我知道你以为你在解释自己的话,但其实你等于什么也没说。
⑥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是指一个人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业已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这样一来,我们要的是事实符合我们的信念,不愿让我们的信念与事实契合。
一厢情愿有种思维方式叫作奇迹式思维。对于一些事情,在科学还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时,人们就会依赖奇迹来解释它们的来龙去脉,或是设法用奇迹来控制科学无法掌控的事物。
在强大需求的驱动下,任何对人生的随机性或事件偶发性的信念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并被抛到一边,与之相反,奇迹式的因果关系则带给人希望:
我们之所以相信政治候选人许下的各种诺言,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宣言有什么可靠的证据,而是因为我们渴望相信他们。
5.一个批判性思维者特有的习惯:
1)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
2)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3)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的;
4)迫使他或她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
6.我们要想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创新作为的能力,必须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批判性问题,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