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的8副对联,看曾国藩的人生大智慧

2021-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湖畔听潮

从曾国藩的8副对联,看曾国藩的人生大智慧

文/湖畔听潮

一代文学家曾国藩是对联大家,他的对联包含着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下面就一起学习一下曾国藩的大智慧吧。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曾国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赠郭嵩涛的联语。

上联讲如何做“好人”。“好人”是品行端正的人,心地善良的人,思想先进的人。如何才能成为好人?”“好人半自苦中来”,即要做好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吃得苦,耐得劳,经受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练与考验,绝不能贪图方便、便利。上联中的“半”字用得非常巧妙,因为要成为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身品行端正,更要保持思想上进,这样才称得上好人。

下联讲如何做好事。“世事”,指世上的事。“多”字也用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世事纷繁,往往忙中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忙中出错?“且更从容”,即如古人所言“有事勿忘从容以俟之而已。”所谓“从容”,即举止行动有其常度,舒缓、泰然、大度、不紧迫。

从容之人做事心平气和,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井然有序,能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败不沮丧,胜不狂喜。从容,反映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有利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有节律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应事接物,要从容以俟,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吕坤曾指出:“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风骤雨,无崇朝之威;暴涨狂澜,无三日之势。催拍促调,非百板之声;疾策紧衔,非千里之辔。人生寿夭祸福,无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又说:“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是说,看事情要高瞻远瞩,有全局意识,并且能够考虑长远,小处着手是说做事的时候要谨慎,着手细节,才能避免眼高手低的毛病。

群居守口,和一群人相处的时候要谨言慎行,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所谓祸从口出,做一个善于聆听的观众才是大智慧。自己独处的时候要乐于享受,要反思,守住自己纯善的心。

这是曾国藩最经典的对联之一。

不要好高骛远,但是要高瞻远瞩;不要锱铢必较,但是要脚踏实地。

“大处难处看修养,小处细处看态度”,有时候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所谓祸从口出,不该问的事不要问,不该说的话不要说。用心聆听,守住本心,更能以管窥豹,洞察秋毫。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句话听起来极端,实则是曾国藩先生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点点苟且。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告诫我们,不要只想着收获,若不耕耘,怎么收获,就像大树一样,养的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曾国藩首创,而是清代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送给曾文正公的一句话。道光二十一年,他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与曾国藩。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并将此联挂于居室。后来在收入曾国藩日记时略加改动,便有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千古绝对。

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做座右铭,实则是提醒自己要懂得“行由不得,反求诸己”。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这样说:“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人生需要一种豁达的态度,如果事事都讲求名利,如果事事都求“有了耕耘,就问收获”,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会在名利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也就不能真正有一番作为!

所以,曾国藩告诫他的弟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朱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以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在曾国藩眼里,没有收获就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只有不断地付出,才可能有长进。

有子孙,有田园,

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

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此联一说为曾国藩父亲所作,曾国藩所书。一说为曾国藩所作。不过不管是出自谁之手,我们都可以看到对联中所表达的高尚的情操以及高洁的品格!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国藩用打仗的经验来告诫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变化;办事要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的同时,处事老道,又要不失精明。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易境和难境就是顺境和逆境,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这是生活的两种状态,是一体两面。如《道德经》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这是曾国藩48岁时写下的一副对联,用来勉励自己。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如同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努力向上。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都因保持自己的骨气。这副对联出自曾国藩的《挺经·第三诀·坚忍》原文为:“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人的信念都要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不管身处何种境况,脊梁骨必须要撑得起,不能委曲求全,要挺起腰杆,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君子处事应该兢兢业业,居安思危。内心坦荡,放得开,即便是在逆境,也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

同治九年5月,曾国藩做了一副对联,这幅对联集中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的两重性,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坦坦荡荡,一方面悲观主义,一方面乐观主义,他的悲观是对乐观的悲观,他的乐观是对悲观的乐观。这使他生不能忘死,居安思危,也使他能辱中求荣,挫时思奋。

自我刻苦努力与“愧对”之心,自我放任自流与“应得”之心、“亏待”之怨,这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他人严苛者,往往对自己宽松;对他人宽厚者,则对自己要求严格。曾国藩的宗旨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曾国藩的“愧对”之心对世人来说,不仅可以化解心中不应有的苦闷与烦扰,更是“载福之器”和“入德之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