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20180601 解读:《恰如其分的自尊》

2018-06-02  本文已影响257人  鞍山孙勐

作者介绍

(1)弗雷德里克.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任教于法国里昂第1大学,著有《医治受伤的自信》等广受欢迎的畅销书。弗雷德里克.方热是人称“综合型”的治疗师,实实在在地帮助人们通过行为疗法来改变自己,通过认知疗法来理解自己,利用存在和冥想疗法来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

(2)弗朗索瓦.勒洛尔( Franois Lelord)《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法国精神科医生,多本畅销书的作者,著有《与艾克托寻找幸福之旅》,与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合著:《恰如其分的自尊》《无处不在的人格》。

(3)让娜西奥-法金(Jeanne Siaud-Facchin)《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精神分析医师,巴黎菲利普—伯麦尔研究中心负责人,已撰写并出版《情绪的性别》和《青少年指南》。

作品简介

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这些方面统一构成了我们人格中最为基础的维度之一:自尊感。当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幸福无从谈起。当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很难做出好决定。相反,自尊心太强,又会经常感到受伤。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教读者科学地为自己的自尊心做专业全面的自我体检,告诉读者从童年到青少年自尊心如何形成,以及情感生活,伴侣生活,职业生活如何给自尊心带来重大影响。除此之外,《恰如其分的自尊》还就如何建立自尊?如何完善自尊?自尊调适过程中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评估自尊……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丰富真实的案例,科学到位的分析、大量名著名片精彩桥段的援引,为这本专业的心理自助书增色不少。

作品序言

“我不爱我自己……“小时候,我梦想成为另外一个人。我不喜欢我自己的样子,不喜欢我拥有的一切。我想要别人的头发、别人的父母,想生活在另外一个地方。我总觉得别的孩子都比我好,比我漂亮,比我有天赋,比我受欢迎,更得老师的宠爱。我知道有比我更差的人。当我偶尔向我母亲倾诉时,她是这么告诉我的:“ 你不是最不幸的人,也不是最没有天赋的人。”在我看来,这根本算不上安慰。此外,当我感到难过时—我经常会感到难过—我根本不相信一切会好起来。我觉得自己是全人类中最无用的那一个。我的青春期一塌糊涂。我常常认为自己很丑,样子太难看,心里充满了各种障碍。慢慢地情况变得好了一点,但今天一旦有个男人爱上我,我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错。我想是他看走了眼。他爱上的是一个假象,一个我好不容易打造的假象。他爱上的绝对不是我,不是真正的我。如果我喜欢这个男人,我会感到非常恐惧。如果我们交往,他一定会发现我是个冒牌货,发现我的各种缺陷,很快就会像我嫌弃自己一样嫌弃我,然后抛弃我。而我却不能抛弃自己。我被困在我的身体,讨厌我自己,却不得不与自己孤老终身。

核心内容

《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344页大约18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6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10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恰如其分的自尊》。自尊不能解释一切,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表现都与它休戚相关。

你了解自己的自尊水平吗?

你想知道人群中自尊大致分哪几种吗?

自尊的来源是什么?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成年人又要如何维护、提升自己的自尊?

《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为你全面、透彻地讲解自尊。放眼望去,人群中每个人的自尊可能都不尽相同,有人自恋,有人自卑,还有人刚好平衡。自尊的影响不是翻天覆地式的,它默默渗入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所以了解自尊的意义,在于更科学地认知自己,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独立的自尊体系,让生活变得更美一点点。本文将从“认知你自己的自尊水平”、“全面了解自尊是怎么回事”以及“学习如何修补及维护自尊”这三大部分进行解读。

一、认知你自己的自尊水平

(一)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

●自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你表现得好、表现得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值得爱和尊重。自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从家庭中获得的爱及情感的滋养。

●自信,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场合采取恰当行动。自信主要来自我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模式——通过具体的行动,我们得到反馈,得出“自己有能力胜任此事”或相反的结论。所以说自信需要行动来维持和发展,平日里的小小成功对于维护自信是必需的。

●自我观,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眼光,对自己优缺点的评估——无论是否有根有据。

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主观性都占了绝对优势,比如在旁人看来十分优秀的一个人,可能在他自己心里却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是积极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经受住挫折考验,达成最高目标。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为他制定的发展目标。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孩子的压力过大,疑虑和不安将使他日后在自尊心方面受到打击。如何判断自己的自尊水平是高还是低?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1.我是否能全面、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不管是好是坏?(自爱)

2.我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采取恰当行动?(自信)

3.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我观)

根据回答,你就能有一定的结论。高自尊者自爱与自信的程度更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会用肯定且明确的方式谈论自己,用积极的方式描述自己,对自己的说法基本前后一致,他们对自己的评判也比较稳定,一般不受环境和谈话对象的影响。低自尊者自爱与自信的程度较低,他们评价自己时会使用更为谨慎的方式和措辞,他们的说法有时会前后矛盾,使他们看起来总是不太有说服力。他们常使用比较中性的方式谈论自己,使用模糊的描述来形容自己,对自己的评判不太稳定,常常受到环境和谈话对象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可以用来辅助你了解自己的自尊水平:

1.你是否习惯性贬低自我?

2.你易于做出决策并行动,还是相反?

3.你易受周围人的影响,还是相反?

4.你易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相反?

5.你对失败和批评特别敏感,还是相反?

6.当被人说到痛处时,你受到的打击是严重还是轻微?

7.你有没有“假冒者综合征”?(“假冒者综合征”是指担心自己并不真正匹配工作岗位,是个假冒者。)

8.你是否有幸福焦虑?

9.当你被称赞时,会觉得尴尬还是轻松?

这些从书中总结出来的问题都颇有代表性,根据你的答案,对自己的整体自尊水平是高还是低,你应该有大致的结论了吧?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自尊的不同类型,帮助你更详细地评价自己的自尊水平。

(二)自尊的四大类型

●稳定的高自尊:受外界影响小、平静、坚定,日常情况下自尊水平波动小,很少花费力气吹嘘自我,处于少数劣势、面对批评或失败时很少为自己辩解。理性倾听批评。

●不稳定的高自尊:易受刺激、反应激烈、日常情况下自尊水平波动较大,花费很大力气吹嘘自我。处于少数劣势、面对批评或失败时极力为自己辩护,情绪化地对待批评。

●稳定的低自尊:逆来顺受、不愿主动表达观点、消极,日常情况下自尊水平很少波动,往往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状态,面对外界反应会有情绪变化,但行为很少受影响,坚信自己无法达到个人目标。

●不稳定的低自尊:取得成功后自尊阶段性提升、谨慎、小心、努力塑造更好形象,日常情况下,遇到成功,自尊水平可能上升,处于积极与消极参半的情绪状态,面对外界反应会有情绪变化,行为相应作出调整,渴望社会赞许,导致偏离其个人兴趣。

(三)题外话:低自尊的好处与高自尊的弊端

●低自尊的好处:擅长倾听、易抓住他人需求、易被接受,重视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他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谦卑、尊重他人,不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谦虚,不被骄傲冲昏头脑。

●高自尊的弊端:从自信到过度自满只有一线之隔,从执着到固执只有一线之隔,更乐意冒险,包括违反社会规则,酒驾、超速、从事危险运动……

七宗罪之首——骄傲

所以说,高自尊和低自尊分别有其优点,不应绝对地评判哪个更好。实际上,社会阶层才是决定性因素:也许最重要的是拥有与你身边的人价值观相符的自尊水平。

二、全面了解自尊是怎么回事

1.自尊从哪里来?

自尊的起源与自我意识的起源有关,一般儿童在8岁左右开始具有一种整体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的爱、肯定和鼓励,来自同辈的认可与欢迎,来自社会的认同与称赞(包括但不限于老师、亲戚等)以及来自亲密朋友的评价都是构成一个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2.影响孩子自尊的其他因素

① 习得父母的自尊类型,父母是什么类型的自尊,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

② 别人的评判眼光(父母、老师、同辈等),别人如何评价他,会影响他对自己的看法。

③ 出生次序,一般长子的自尊水平较高,幼子的自尊水平较稳定。

④ 学校的教育环境,竞争性的学校体制会提升高自尊孩子的自尊,而破坏非高自尊孩子的自尊。

⑤ 父母是否平衡好孩子的“安全感”与“规则”,是否给予适度的爱(无条件的支持)和教育(有条件的支持与要求)。

3.给父母们的建议

儿童与青少年自尊形成的五个方面:外貌、运动能力、在同辈中的受欢迎程度、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礼貌、自律等)、学习成绩。

当孩子评判自己并表现出怀疑和抱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样他们长大成人后才会习惯于寻求这种社会支持:与身边亲近的人探讨自己的困难,获得有用的信息或积极的情绪反馈。

4.成年后,影响自尊的因素还有哪些?

●伴侣关系:伴侣关系和谐,被崇拜、被理解,成年人的自尊会得到提升;反之,失恋或觉得自己没有吸引力则自尊水平下降。

●孩子:孩子是否出色,会影响父母的自尊水平。

●朋友:朋友之间的相似、互相理解可提升自尊水平,自吹自擂(高自尊者)或整天怨声载道(低自尊者)则会让朋友远离你。

●工作:工作是影响成年人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它在整体自尊中占比过重,则令人过于依赖工作。工作成就会提升自尊,工作中的人际往来,也会影响自尊,失业则令未来变得不确定,自尊会受到较大打击。

●外貌:外貌或自我形象对自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自恋的那喀索斯和自卑的弗兰肯斯坦,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权势:大权在握的人有这样四个特征:他们相信自己的命运、高瞻远瞩、他们接受失败并且永远愿意付诸行动,这都指向高自尊的倾向。所以,手握权力也易使人的自尊水平向高处靠拢,得到巩固与提升。

5.四种现有的自尊理论

●自尊方程式:威廉·詹姆斯自尊公式。这是由现代科学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研究自尊议题的先驱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提出的自尊方程式,根据自尊公式可以发现,在自我要求恒定的情况下,获得的成功越大,那么自尊越强。前提是自我要求不能过高,否则自尊水平将变得很低且难以改变。

●自尊需要定期投资:这一理论相信自尊不是恒定不变且源源不断的,它认为自尊需要定期投资,才能不贬值。且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并且初始资本越大,越容易决定冒险。按照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看起来如此不公平:一般高自尊者对人生的态度比较主动,他们更愿意冒险、积极出手,所以得到更多成功的机会,自尊水平得到巩固与提高,自尊进入高位循环;而低自尊者,因为自尊水平低而谨小慎微,不愿意冒险,只有在有保障或迫不得已时才出手,这使得他们少了许多提升自尊的机会。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们眼见的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理论下,我们得记住,任何资本都会日渐消耗,需要主动投入,如果没有持续主动的投入,我们的自尊终将变得脆弱而稀薄。

●自尊是一种镜像自我:这个理论把自尊看作是“我”所感觉到的“他人对我的看法”的综合描述,是一种对他人评价的反馈。它认为,我们对自己感到满意,是因为感觉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反过来,我们自尊水平低,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再被人欣赏。

●自尊取决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在这一自尊理论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将之对比现实中的自己,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大,则我们的自尊水平会相应偏低,如果和理想的差距小,则自尊水平就相应偏高。

三、学习如何修补及维护自尊

这一章节可以说是我们学习整本书的最终目的。我们先来看一下由于自尊方面的问题可能引发的一些心理疾病:

1.与自尊有关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大都会有自尊低下的表现,他们会陷入极度的消极心态中,并且伴有持续而强烈的病态的哀伤。稳定的低自尊者也是处在长期的心态消极下,也不努力摆脱困境,这导致他们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加大。还有不稳定的高自尊者,他们总是努力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形象,而面对失败和别人的排斥时会非常脆弱,这些令他们心力交瘁的状况也使他们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变大。

●自尊偏差(躁狂症与自恋型人格):躁狂症属于抑郁症的一种形式,又叫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时,患者自尊水平直线上升,妄自尊大,会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主宰。自恋型人格则是另一种心理失调。其特点是坚信自己比他人优越,自恋者的自尊水平会显得特别高,他们一点也不谦逊,往往招致身边人的反感。

●从情结到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表现为坚信自己有某种缺陷,且不管旁人怎么说他们也不肯相信,哪怕只有他自己相信这一点。同时,他们把几乎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缺陷上,不停地照镜子或想办法修饰和掩盖自己的缺陷,并且他们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难也都被归结于这种缺陷。

这种缺陷常常来自于一种相对的事实,可能这个人的鼻子是略微有点长或身高比同龄人稍矮一点,但具有这种情结的主要标志是过分在意这一点,并把它当成一切的中心。

●酗酒:酒精可以使人暂时忘却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但是治标不治本。加上酗酒带来的生理伤害(神经递质紊乱导致生理依赖、身体衰老、皮肤变差……)与心理伤害(羞愧感与社会排斥、觉得自己没用),同时,酒精的抑制作用会造成盲目的“壮胆”作用,可能导致酗酒者做出不理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这一切都令酗酒者的自尊在酒醒后不断降低,如不去寻求实际的改变,又借酒消愁,则导致恶性循环。

●心理创伤:受到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受害者,他们的自尊也常因为已发生的伤害事件而动摇,如性侵案件、暴力伤害案件或者灾难幸存者,被伤害或没有与死者共患难令他们羞愧,这种羞愧导致他们陷入长期的痛苦,否定自我的价值。而那些从小被“有毒”的父母养大的孩子也会留下深刻的心理创伤阴影——例如父母事事控制、酗酒、言语虐待、体罚、性侵或以其他形式虐待孩子的,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让他们的自尊备受打击。

2.只能有限调整自尊的手段(人们常用的伪方法)

●心理防御机制:这是低自尊者更常用的逃避等手段,他们宁愿主动失败,也不愿努力去面对现实。例如他们会说:“我考试考得不好,是因为我没高兴复习。”

●间接成功:这又是低自尊者爱用的招式——通过他人的成功而间接获得成功:我的孩子很优秀、我的朋友非常出色、我喜欢的球队三连冠、我崇拜的idol永远举世无双……

●归因偏差:这是高自尊者容易寻求的保护自尊的手段:都是外界的错,我尽力了。或者他们会将错误都尽可能地归罪于他人、运气、环境等等。

●向下比:漠视自己的问题,向下比,寻找比自己更差的,以此来衬托自己,显得自己还算行。这也是高自尊者容易关注他人错误这一特点的体现。

●对评判者的批评:当自尊受到挑战,高自尊者常常会使出这招釜底抽薪,贬低或否定评判者的价值,继而表示他们的言论当然也一文不值。惯用的句式例如:“你算什么?像你这种人对我的批评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消费:这在如今相当常见,有些人会通过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行为占有物质、资源、服务来获得自尊的提升,有时甚至通过炫耀,引人羡慕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通过幻想虚拟世界,看小说、阅读漫画故事,或者在游戏中成为高手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

●诋毁、诽谤和嘲笑他人:常常说“这个家伙,一点也不行”或者“这个女孩很漂亮,但是蠢得很”等等……通过诋毁、诽谤和嘲讽他人来缩小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自吹自擂:常见的手段是不经意提到一些大人物,让别人知道自己与知名人物走得很近,或者拥有别人没有的信息,指出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以及以退为进求恭维,极力假装谦虚,引得他人对自己大加赞赏。

3.真正有效提升、保护自尊的方法

●认清自己:借助类似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等工具科学地认识自己。乔哈里视窗,一般认为,当一个人的“开放区”扩大了,他的自尊就会增强。将“盲区”转化为“开放区”,需要学会聆听,主动请周围人提出对你的意见,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无论他们提出的是批评还是赞扬,都不要主观否认,而是听进去,并与自己的行为相印证,进行客观评估。将“隐藏区”转化为“开放区”,主要的工具是自我披露,诚实而不失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将“未知区”转化为“开放区”,要鼓励自己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尝试新的经历,这些都是大有好处的。认清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着全面接受这样的自己,对自己诚实,接受眼前真正的自己,才有益于提升自尊,学会爱自己,用更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

●采取行动:自我观察,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自我攻击”现象——要放下这些对自己批评性的成见,发现它们的存在是第一步。此外,允许自己失败。在生命里,偶尔的失败也算是小小的成功,它让我们发现错误,修正行动,为下一次的成功添砖加瓦。然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这一切全是为真正采取行动做铺垫,行动本身才是实现自尊提升的有效动作。行动、获得正向反馈、然后自尊提升;或者行动、失败、正视失败、再次行动直到成功、然后获得正向反馈、实现自尊的提升。

●改善关系:要改善和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做的却是肯定自己。明白自己可以不带挑衅地说“不”,也可以不带歉意地去要求某些事。同时做到换位思考,这样在你说“yes”的时候,在答应别人请求的时候,你知道,这些都是发自真心的,而不是带着怨气或满腔的不乐意勉强接受的。为了提升自尊,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是为了做到建立健康、妥善的社会人际关系。这样,当我们遭遇挫折,碰到烦心事,遇见麻烦时,才会自主向周围的人求助,寻找情感依靠。这些社会支持会给你带来自尊的两种珍贵养料:被爱的感觉和被帮助的感觉。

●改变的策略:如果你准备好要改变自己了,那么这里有几个改变的策略奉送:

①将抱怨转变为目标,例如将“我对什么都没兴趣”变为“我希望产生一些兴趣”。

②选择适当的目标,例如将“经常邀请朋友”(取决于你)当做目标,而不是“经常被人邀请”(取决于他人)。

③分阶段进行,例如在“我不满意感情现状”的现实,和“我想有一个挚爱的人”的理想之间,嵌入可以落实的“多参与朋友、同事间的互动,认识更多异性”的具体步骤。

●求助心理治疗:有时,独自一人真的很难调节好自尊的问题,如果你常常不满意、抑郁、悲伤,觉得无能为力,如果情场或职场的失败总是反复出现,甚至你身上抑郁、焦虑、酒精依赖等问题都在加重,那么寻求心理治疗或许对你会有好处。

人生短短数十载,父母领着我们长大成人,朋友与我们嬉闹一阵,爱人相遇后企望能彼此笑看一生,而孩子,成为我们长久年月里再无法放下的挂念,人生虽短,却也精彩。旁观过、参与过、陪伴我们度过全程的,却是常常被遗忘的我们自己。打理自尊,是看见与自己的关系。这看似只与“我”和“我”有关的物什,读到底,原来也和我的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开始行动吧,去成为更懂自己的人,尊重自己、爱自己,也值得人爱,这就是真相。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与小编去年解读的《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同根同源属于同一写作团队,其作者成员为三位法国医师,他们分别是:弗雷德里克.安德烈、弗朗索瓦.勒洛尔和让娜西奥-法金等。作者的分析人性非常精确到位,对于自尊心很强,自律但又怕被人评价的我来说,读完这本书对自己又多了一些深入了解,也在逐步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

现实都市生活竞争压力巨大,人际关系也异常复杂,好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位导师级的人物来开导自己,《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可谓是恰到好处地释放了人性之中压力。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尊,自尊是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核心,每个人都有使命和义务与自己的自尊和谐相处,看过这部书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别样的启发,同时使我们能更好的与自己相处。

《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延续了作者团队对于资优人群的理解与研究,包括他们的特点、丰富性和脆弱性。在儿童时期之后,在叛逆的青少年时期之后,便是成人期。那么,这些不同寻常的儿童在经历了有时比较混乱的成长过程之后,到底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阻碍、失望以及惨痛的失败?具有异于常人人格的成年人会如何生活?他们如何处理这种可能招致痛苦结果的超凡智力?他们如何处理这种自己极其希望抑制的敏感?他们如何构建与自己相似而在其间感觉自如的生活?这些可以实现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如何实现或者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在公益友人创办的心理咨询处,小编亲见过很多已介不惑之年的孩子家长,他们在通过复述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和进行诊疗问询,却惊人的发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并因此意外发现了童年时期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因此,对孩子心理疾病的治愈预期有了积极的认知和配合。这就像一个反向的自我认同过程:通常情况下,应该是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行为越来越像。这是当前心理治疗的诊断非常有趣并值得关注的现象。

这就好像是孩子家长成人后又给孩子遗留的一薄“旧相册”,他们在看自己的孩子心理问题时,就好像是在看一场自己人生所有事件的浓缩版电影。就好像是在阅读一本记述了在过去的旧时光里,发生的充满崎岖坎坷,光怪陆离的人生全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家长很难与他们过去的自己重建联系。因为他们已经偏离的实在太远了,他们能考虑的只有他们自己。

“重读”过去并非为追溯历史对照找原因,而是为寻根溯源找到其童年心理创伤症结,以此达到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的目的。高智商时代赋予社会精英阶层更加丰富的人格特点,这也让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有了不同的眼光。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这本书所列教育心理学方面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痛苦与美德》

我之所以想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大家,那些我们最重视的、所认同的东西以及我们的价值观和美德,有时候正是这些东西束缚了我们。这个说法可能在你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或许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我想说的意思是,令你痛苦的那些东西,也是你本身的一部分,是你为之自豪的,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东西。

我要告诉你,你必须挣脱自己最珍视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你真的想得到自由。

为什么要求你这样做?为什么劝你放弃在你看来最重要的东西?我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多年来,我在治疗中花很多时间将病患与其内心的声音——你知道,就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听不见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的声音——之间的斗争具体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个内心的声音时时刻刻在批评你,很多时候它其实是过去某个责备的声音在回荡,在这一重消极的声音背后,还有一重积极的声音在对你说: “好好做事,你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还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

这个内心的声音一面鞭策着你,一面折磨着你。你听从这个声音的指引,因为你已经试过,当你按照它说的那样做,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情时,你就感到自豪,并且赢得旁人青眼相加。

可是当这个声音显得太强硬、太咄咄逼人和不留余地的时候,它让你很痛苦,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所取得的结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要求。这个声音只不过是把你给自己设定的人生准则反过来加之于你,并牵着你的鼻子走。

那些曾经关注我的书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这个是我研究的重点之——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而且对于提升自己的价值感、与他人相处以及良好地规划人生来说,完美主义非常有用。我在《好上加好! 完美主义心理学》一书中说过,当完美主义如同暴君一般为所欲为时,它也可以变得极其有害。完美主义者有些时候会过度吹毛求疵、谨小慎微。

他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无法容忍自己的任何缺陷。当然,除了“人应该完美无缺”之外,我还可以举出另一些人生准则的例子,比如安娜。后面我们将谈到她。安娜不懂如何拒绝,她的人生准则是“永远要让别人高兴” 。她觉得“别人比自己重要” ,所以她不断地答应做一些其实她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接受别人的邀请,同意和别人的午餐,她自己事务繁杂、忙不过来,还答应帮学生修改博士论文。她来我的诊所时,显得对自己非常生气,说: “我受够了,医生,我受够了这个样子,总是想讨好别人。我总是把他们看得比我自己还重要。 ”很快,安娜意识到这种想法来源于自己的过去。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引导她去理解,这个想法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但同时也造就了她的价值。安娜是个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倾听别人的要求的人。利他主义是安娜非常看重的一种价值,这是她的美德。大家都知道她值得信赖,欣赏她。 “永远要让别人高兴”这个想法是在安娜童年时期就形成的,逐渐变成了她的一种好品质。这一点她自己知道,她明白。即使这种“要让别人高兴”的自我要求在过分的时候让安娜气急,因为觉得自己过于迁就别人,自身价值感降低,但是她也知道,由于她乐于倾听别人的要求,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多,使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有幸遇到很多人,治疗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病例,今天我提出这个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两者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人。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你尊重自己吗?请自测

第一章 自尊心的三大支柱

自爱

自我观

自信

自尊的平衡

自尊或多重自尊?

自尊的养分

第二章 自尊还是自蔑

跟我说说你自己

你有什么能力?

你是否对失败和批评特别敏感

面对成功,你如何反应?

生活的动力和自尊

调查问卷1——自尊水平自测

第三章 你看不起自己吗?

低自尊的好处

高自尊的弊端

第四章 稳定还是不稳定?

自尊的四大类型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自尊类型?

第二部分:理解自尊

第五章 自尊从哪里来?

自尊成长的第一步

课外活动,无情的世界

给父母的建议

来自父母的压力以及朋友的压力

长子和幼子的困扰

学业上取得成功

父母的支持

第六章 自尊对成年人的影响

施展魅力不无风险

伴侣关系中的心理调适

一辈子的朋友

办公室生活

权势人物

第七章 自尊和自我形象

为什么女孩会自信不足?

女性的完美身体

男人的自恋

美貌带来的社会优势和弊端

造型、时尚和自尊

该责怪形象产业吗?

第八章 理论

学会管理自己的渴望

冒不冒风险,是个问题……

镜像自我

是否应该模仿榜样?

第三部分:如何维护和修补自尊

第九章 自尊方面的疾病

抑郁症

自尊偏差

情结

酗酒

心理创伤

痊愈,要找回自尊

第十章 保护自尊的心理调节方法

自尊保护机制

如何保护低自尊?

如何保护高自尊?

要提高自尊,是否应给自己设置阻碍?

日常生活中的自尊

第十一章 我爱自己故我在

改变,有可能!

如何调整自尊?

改变的策略

治疗

调查问卷2——“ 如何改变”

结论

附录一

“ 自尊水平自测”结果

附录二

“ 如何改变”自测结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