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6-5

2022-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长空云淡

6.2.2关于道德情绪的研究

尽管移情仍被持续地关注,但更多的研究者开始把视野转向其他道德情绪。如研究发现,10-12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羞愧感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公开化与私人化”和着愧感的产生密切相关;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和羞愧感的产生无关,却和内疚感的产生密切相关。有研究以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学生及成人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发展的影响。实验中被试被随机分为厌恶启动组和控制组,完成厌恶情绪和行为的道德判断任务。研究结果显示,在启动厌恶情绪之后,四年级学生和成人被试对道德违背行为的错误程度的判断更为严格,一年级被试在厌恶情绪启动条件和控制条件下的道德判断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另外,集体道德情绪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李丹、宗利娟和刘俊升发现集体道德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小学生的集体道德情绪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生。学生的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且二者的关系受班级氛围的调节。与消极的班级氛围相比,积极的班级氛围能够弱化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的负向关联。集体道德情绪可能还是诱发后续集体责任行为的重要原因。

有关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的研究开展已有一段时日,近年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通过考察儿童在道德情境中对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原因的判断来揭示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有研究发现,4-7岁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归因模式的发展是以“结果定向——道德定向”为主线并整合多种定向的。权威对儿童道德情绪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相比同龄权威和非权威目击条件,在成人权威目击条件下,七八岁儿童对损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分数最低,即更多判断他们会感到不高兴;对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分数最高,即更多判断他们会感到高兴。还有研究运用情境故事考察246名青少年在犯过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发现12岁组的情绪判断较为单一,归因上以道德定向为主;14岁以上组出现了更多复杂情绪判断及移情定向归因,更多站在犯过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作出相应的原因解释。此外,儿童自立水平,也就是独立自主的能力越高,其道德情绪判断的归因越是“道德定向”的;自立水平越低,其道德情绪判断的归因越是“个人定向”的。

关于道德情绪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非常少。相关综述指出,内疚、羞愧这样的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往往需要以自我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社会认知能力也被认为是道德情绪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渐促进道德情绪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