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旅行·在路上散文

游天涯海角(外一篇)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10人  刘志发
南海

刘志发

5月2日清晨,按照心中预定的选择在这一天休息,我便早早起来了。

本来是安排在五一当天休息的,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连续有雨,且是雷阵雨,我便往后推延了出游的时间,想着哪天晴好了再出去玩。可是五一这天随着几声轰隆隆的闷雷外,雨是下了一小会的便不再下了,随后云开雾散,心想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这叫下的什么雨,明天一定出游去。

我在下竹洛村路口吃了碗汤粉,因为天早,我还不想在这里侯23路公交车,想沿途看看南新农场的景致,便沿着223国道一路向西步行2.8公里到吉阳区新红村路口乘坐25路公交车直达天涯海角景区的,这是我在百度地图搜索到的一条最便捷且最佳的路线。

阴沉的天空下,国道两旁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间植物繁茂,蓊蓊郁郁的;山脚处有成片成片的芒果林,一人高的芒果树上挂满了果实,像挂着的一个个灯笼,眼前的223国道横亘在幽静的山谷间,一头通往南田农场,一头通向凤凰岛,一头引领着勤劳的果农通往致富之路。

一路且行且打听,路上鲜有行人,有的是伸向无尽远方的行道树,过了燕窝谷,到了南新二十四队,前方陡地看见一个公交站台,心中不禁自喜,终于看到站台了。站台没有竖站牌,再看百度地图,显示23路已不在此运行路线了,心想沿路走来并未见岔道口呀,怎会不从这里经过了?我是见过黑早出工时23路从这条路上经过的,所以才敢一路走下来。

等了一会儿,天大亮了,时间过了六点半。只是不见一辆公交车从这儿经过,这里离下一站坐车还有两公里路程,正当为返回还是继续往西走纠结着。这时,一位身形玲珑,打扮利索的遛狗中年女士迎面走来了,我做好了要问她的打算,“请问,23路车是从这里经过吗?”她抬头看了看我,转而看了看站台,说:“23路好像不往这里经过,这里没有站牌吗?”“没有,”我回答。“那你查查手机地图,”临了,她热心地说。“好,谢谢!”“不用谢。”

等她走远些,我决定沿着她的路走下去。渐渐地,太阳公公出来了,我的身上也走出了汗,正当我踯躅不前时,我边走边转身看有没有公交车或出租车过来。如果有,我是要坐车到吉阳的,因为我又走到了一个没有站牌的站台,且被大货车拦住了视线,见没有,我只得继续往前走。

过前方十字路口,在手机导航的指引下一路向西继续直行,问一路边施工队的人得知25路车站就在前面。这时,一辆25路公交车恰恰迎面驶来,心中立刻踏实了不少。当我顺利抵达新红村路口站台时,看到站牌内书着大大的“23路”,之前心中的疑云也就消除了。

从新红村路口到天涯海角景区要经过二十多个站点,历时一个半多钟头。在这一个半多钟头里,我并没有让时间白白流过,而是有意识让自己读点什么,因为我不是个随便浪费时间的人,近年来随着年龄的长大,越来越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点开微信朋友圈,选了两篇好友推送的散文,一篇是塞壬的长篇散文《在镇里飞》,一篇是大冶市作协党支部书记董恩杰老师新近创作的散文《仰望朱家山头》。他们都是写实作家,善于从生活的点滴观察中攫取素材,且行文流畅自如,把控面面俱到,能让读者对他们的作品具有深深的认同感。读毕,心中颇感畅快。看看车快到站了,我果断地放下了手机。

上午九点半,25路公交车到达天涯海角景区,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下车的。我们刚下车的一拨人在执勤交警的疏导下快速通过路面,展眼一座现代化的景区门楼就矗立在人前。那是一座颇具流线型屋面的门楼,前后为一大一小呈纵向排列着,前面小门楼屋面像一本反扣过来的书,两边门柱书着一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门联,门楣自然是“天涯海角”四个行书大字;后面门楼是作为放置闸机的通道口。它们由此构成一个整体,作为游客的出入口使用。

在门楼的右上方即是售票口和景区入口,在这里买票即能随人流排队检票进入景区了。景区的道路十分宽敞洁净,两边各是两排高大的椰子行道树,不远处的前方即是蔚蓝色的大海,苍茫的天空与海面交相辉映着。我就近游览了三亚市黎苗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基地,基地又称“天涯非物质文化长廊”,里面的装饰清新典雅,十分具有文艺气息,在花架与吊兰的簇拥下我先后参观了具有黎苗风情的服饰店、手鼓等工艺品店。当流连于“天涯书屋”时,我就有意识地放缓了脚步,目光快速扫过店内的书架。

这时,一本封面显得有些陈旧的,书名为“我在青旅做义工——一个九零后女生逐水草而居的青旅打工旅行记录”的图书吸引了我的目光,再看作者肖肖,她通过在青年旅社打工的方式在中国的六个城市居住体验数月,翻开图书里面除了一张张精美的插图,还有就是通过游历后作者肖肖写就的一篇篇随笔。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也就是以作者游历的六座城市命名的,分别为:大理篇、西双版纳篇、苏州篇、三亚篇、海口篇、呼伦贝尔篇。我觉得书中作者实在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她那么热爱写作,把旅行的文字记录笔端,于社会于己都将是非常好的。反观我不也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吗?却独爱写作,坚持而执着,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路阳光一路芳香地走下去。

返还继续向南行驶,前方广场中央是一汪露天式水喷泉,长长的水柱喷向中间的雕塑,组成一股漂亮的弧形。铜质雕塑由三个半圆组合而成,它就是景区的“天涯海角星”景点了,像这样铜元素的雕像景区还有很多,走近两步即是伏波将军马援和路博德跨战马的铜雕像,他们都是对设立三亚有过功勋的人物。

登上观景台,水天一色的南海风光尽收眼底,苍茫的大海一望无涯,只是不知道大海的另一头是什么?近处有的是摩托艇、汽艇、帆船和直升机巨大的轰鸣声,尽管烈日当空,仍丝毫阻挡不了人们追逐沙滩的热情,他们不远千山万水,只为着与心中神往的圣地亲密接触。

观景台下是几间较为宽敞的门店,主打经营旅游纪念品,如手串、挂件、纺织品、太阳镜及遮阳帽之类的。因扛不住骄阳的炙烤,我果敢地顺着台阶转到了底层,就势坐在了过道的凉棚下,这下眼前的景致看得更真切了,黑色的岩石兀立在岸边,海面平静如镜,今天是个风平浪静的日子。一丛一丛的海浪追逐着涌向沙滩,又像个听话的乖孩子被大海妈妈领着从原路返回。大家尽情地在岸边沙滩上玩耍,有的站上礁石拍照,有的在水边来回走着,还有的赤足站在浅水边,仿佛又给回到了童年似的。

小憩一会,我站起来准备向西边行走,因为刚才问过卖纪念品的推销员,她说天涯海角石在那(同时用手挥向西边),一直往前走。另一个说有好几里路。我的心顿时紧了一下,但我并没有理会,出来玩少不了要走路的,我看了看外面,随即随着人流向西边的步道走去。行过百来十米,就到了情侣树,情侣树为两棵斜躺着交叉在一起而中部又陡地直了起来的造型观景树,它们犹如夫妻一体般相互厮守,通常也是情侣钟爱的取景地。

它们的旁边就是海上观光码头了,巨大的游船上站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游走路线由“天涯海角星”一路蜿蜒到“海角石”。从此所见,我总算领会了另一个推销员的意思。她是想让我坐船过去呢!

往西行约莫一里,就到了”赵朴初题诗”。赵朴初我了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和启功、沙孟海等为同时代的名书法家。儿时学柳体字时我就见过了他在玄秘塔碑字帖扉页留下了“规矩方圆之至”的行书大字,也见过了他在寺院大殿上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只是不曾想到在这茫茫南海边也能见到他撰写的石刻,诗曰:“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落款时间为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距今已有25年了,但字迹依旧如新,而石头却由白色变成了黑色,仿佛自己给自己穿了一件黑色的连体衣。

行到这脚下的路似乎变窄了,变成了逶迤的园林鹅卵石路。我视线右边的圣旨博物馆已关门大吉,提示馆藏已迁往他处,游客止步字样。在我目力所及之处,前方的海判南天石刻离我不到百米远了,我索性学着游人的模样下到沙滩径直朝她走去,不一会儿工夫我就来到了她的跟前,只见她似屋宇一般大,似斧劈一般从中剖开了,据传康熙53年(1714年),从事测绘工作的钦差大臣在海判南天石刻完成了纬度标记的工作。

接着往南行,即刻到了南天一柱石刻,南天一柱犹如一枝在海边沙滩上爆出的石笋,石笋硕大无朋。她旁边接连又爆出了许多小的石笋,围绕在她的周围,就像妈妈守护着自己的一群孩子一样。她们当然还是第四套人民币两元背面的取景地,在南天一柱的正前方就有景区工作人员粘在牌子上的一张放大了的两元的样本,供游客拍照留念。正当我在欣赏“南天一柱”几个大字时,一位四十多岁,穿着简单的普通的散客请求我为他在“两元”样本前拍个照,我欣然同意了,按照他的要求,我接过他递来的手机摆正位置一连给他拍了几张,并让他看看还行否,选一张好的的话。他点开看后会心地笑了。

我已经在沙地上走了好一会了,这里离天涯海角石还有一段距离,我不由得又重新回到了岸上的鹅卵石小路上,这里绿树成荫,看外面的一切都感到了色彩分明。走到一个指示路牌,牌上标明着天涯石海角石离这里不足300米远了,极目远望,我远远地就看见了石头上刻着的“天涯”两个红色大字,于是下到沙地斜刺里朝她穿行过去。走到天涯石下面,只见“天涯”二字下方围满了游客,原来是一对年轻女子在天涯石下面拍照,旁边围观的游客也是在着急等着照相,遇到个别插队的,会被喊回去排队。

我顺着石头转到了她的后方,在一人高的石身上是由近代作家、诗人兼教育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游天涯海角》诗三首,只是字迹太过潦草,我难以认得。

穿过巨大的石头群,我来到了她们的大后方,除了身边的游客,我一眼就瞄到了海角石,只见她被周围的一群石头簇拥着,就像高高在上的女王一样,她明显高出了身边的侍臣。需要拍照的游客,必得涉过一段浅水,方得站在她的脚下与她亲密合作。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不远处斜对岸的南海观音,不知她是静立还是端坐着,想象她的样子一定是安详宁静的吧,来三亚时我听身边人讲过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南海观音来着,此刻我能断定就是她了,在离她不远处还有一座在建的跨海大桥,似一条白玉带横越海上,只是并未见到合拢处。

至此,我的“天涯海角”游览之行方才结束,沿原路返回,一路烈日高照,我的中午饭也是在景区解决的。一碗牛肉面加一个烤饼自然少不得要花几十块钱,我怕出去买不到吃的了,事实证明外面除了一家麦当劳,的确见不到一家做吃的了。彼时我已是饥肠辘辘。

读报

出得景区大门,我觉得天为时尚早,还不想这么早回去,我想到了市图书馆。

这些年和父亲辗转各地务工也跑过不少地方的图书馆,一逮着机会我就去,有时是在下雨天,有时是在手头的活干完了,有时到了节假日我也想随着人流出去走走。我到过的图书馆都有:中国国家图书馆、咸阳图书馆、潜江图书馆、深圳光明区图书馆。大多数图书馆除了周一闭馆做保洁外,周二至周日的午休时间是仍旧照常开门营业的。而三亚市图书馆是个例外,午休时间为12:00~15:00,期间各个阅览室是不对读者敞开的,电子阅览室下班了,期(报)刊阅览室下班了,少儿国学展示厅也下班了,地方文献室关门了,开放区域只有大厅里的数字阅读区、读者自习区,读者休闲区三个地方。乍一看整个大厅着实显得空落落的。

下午的开放时间为15:00~21:00,而这下班时间跟我所了解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些类似。难道这晚了还有读者在这学习?他们的家人不等他们回家吗?我只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存在着这样的场景的,偌大的中文阅览区层层叠叠的到处都是人,但更多的是类似来京城求学的学子,也有像我一样逛累了专程坐地铁来这儿歇脚的游客,取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选择某一个区域坐下来静静翻阅着,曾几何时当你抬起头来无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着。想必三亚像我一样的外来流动人口挺多的吧,事实证明我到哪都能见到碧眼黄发的外国人,在景区里在公交车上,有的孤身一人有的偕着侣伴有的拖家带口,但更多的是三三两两自外地来的旅游者,也许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在夕阳时分并不着急着回酒店,选择来此静坐一隅,享受夜晚带来的寂寥,独自畅游在烟波浩渺的书海中也未可知的!

在这漫长的午休时间的等待中,除了总服务台里值班的保安外,剩下的就是一楼读者休闲区寥寥数几地等候在此的读者了,他们坐在长椅上齐刷刷地刷着手机,其中不乏个别捧着书本在翻阅的中年妇人。这时,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同学在他们面前正对面的售货机取水喝,塞钞票的吱吱声和售货机出货时的哐当声煞是惊扰了他们,有的饶有兴致地干脆放下手机看着孩子操作,有的丝毫不被周围环境所打扰仍继续看他的手机,而中年妇人却始终未见其视线离开过书本。

不知几时她身边的座位空出来了一个,我不觉走上前就势给坐了下来,这样更便于观察她了。她圆脸,皮肤细腻,眼泡有些浮肿,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两手自然悬垂着,上身微倾,兜上翻开的书始终未曾被她视线所离开过,从侧面看她极像睡着了。她实在是睡着了。

我无事可做,不由得坐着眯了一会,眼前不时晃动着一两学生,随之传来的便是售货机吐出货物的哐当声。不知过了多久,休闲区对面期刊阅览室的门被打开了,坐在我旁边的几个读者见状都四处散开了,有的走出了大门,有的进了阅览室。中年妇人则起身缓缓去了储物柜,在把随身东西放置好了后,就移步到了阅览室。

我是在大门开启后进去的,选定了一份4月25日的《文学报》,头版说的是池莉新近要推出一部长篇《大树小虫》的概况及其记者与她就这部作品的一些对话。过了一会儿,当我不由得扭头看向身后时,偌大的阅览室坐满了前来自习的同学,惊叹之余,我猛地想起了在刚进图书馆时,我搭乘电梯去了4楼的读者自习区,看到自习区聚满了前来自习的同学。从此所见,期刊阅览室的大部分同学应该就是从4楼的读者自习区过来的。

坐在我正对面的是一名小女孩,年龄约莫四五岁,留着短发,双肘平放在桌子上,歪着头在看一本什么书来着。大概是一本与她年龄相仿类型的杂志吧,我想。眼神流露出一种不舍和坚定来,我被她小小年纪就能耐住性子来这儿读书的品质所感动,便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回顾周围除了正在这自习的青年学生(他们大多在做作业),便是些少像我一样来这儿读报的古稀老人期许消磨些时光,有的则被家长以言传身教的模式引领着正在进行愉快地阅读。

我埋头继续读报,当我再次抬起头时,小女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桌子对面空落落的,我的心中生发了些落寞。

当我有选择性地看完这份报纸时,离我设定离开这儿的时间快要到了。我把报纸整理好放回原处,趁便游览了“文学”一栏展示的各省级期刊杂志,并是拍下了杂志首页的投稿邮箱情况的。

我要走了,朋友,如果你日后万幸在哪儿看到了这篇文章,那就是我投给了当日在三亚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拍到的存放在杂志架上的某篇杂志邮箱。

二0一九年五月十四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