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围 读后感
北宋的灭亡,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就是王安石。南宋的第一任皇帝宋高赵构,他登基以后首先得做的一件事就是重修“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宋朝历史,也就是重新编撰《神宗实录》。其中是这样评价王安石的:“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北宋灭亡及靖康之耻归罪于王安石的变法。
记得小时候知道王安石是因为他的一首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直到上了高中才知道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大诗人还是曾经位居宰辅之位,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写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政治才是他真正的事业。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南宋文人罗大经,写了一本流传后世的文学史料著作,叫《鹤林玉露》。在这本书中他干脆把王安石的罪过,和秦桧相提并论。他是这样评价的:“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在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这本书里,他表示整个宋代有两个罪人,一个是王安石,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一个是秦桧,导致国家不能再归于统一。明朝的冯梦龙在他的“三言二拍”中写了个小故事,说的就是当时百姓对王安石的态度。相传宋朝时,有一次王安石微服私访,看见一个老妇人喊猪过来吃食,说:“啰啰啰啰,来,拗相公!”拗相公是当时百姓给王安石的绰号。这时旁边又有一个女子在喂鸡,说:“来来来,王安石来吃食。”这充分说明了百姓对王安石是多持鄙夷厌恶态度的。
自古以来,改革者变革之时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因而会对其进行打击报复。这也是自古以来,改革者到最后往往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因为触动当权者的利益,最后都是造福于百姓,按理来说百姓多会对其歌功颂德。但为何在王安石这里,却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呢。究其原因,个人以为还是缺乏调查研究,严重脱离实践造成的。比如“青苗法”,其本意是好的,鼓励农耕。但从数据上来看,当时大部分土地其实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土地兼并是各朝各代都有的事情,而且各个朝代都严厉禁止,但唯独宋朝对土地兼并不再抑制),所以并未惠及普通百姓,反而让富者更富。改革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为王安石变法翻案的是清末的梁启超,他说:“青苗法”就是当今的金融制度,“保甲法”不就是西方人实行的警察制度。所以他认为王安石和之前的王莽一样,改革颇具先进性。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从当代“穿越”回去的人,带去了全套的现代政治制度和观念。之所以梁启超能够超越前人眼光,对王安石拥有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因为处于晚清时代的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当年王安石的处境。当时的晚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急需变革才能换上新鲜血液。然而由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个人对于潮流认知的局限性,他也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千古功罪,后人评说。
些许浅见,欢迎批评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