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一道让人难忘的清香小菜
《边城》:一道让人难忘的清香小菜
每逢放假回家,母亲都会煮一桌好菜,我吃了十多年,最钟爱的还是她炒的一盘青菜。我家中有许多书,我每次回家都会稍作翻阅,最钟爱的还是那本薄薄的《边城》。
我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初次见面,已是七年前,第一次读时,只道是孤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内心也随着翠翠的经历和心理不断产生某些细微的变化。这个故事总让我回味无穷,内心惦记着,总忍不住再翻回去看。
沈从文对于农人和士兵,总怀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温爱。他笔下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爱憎和哀乐,有人性,近人情,就是这种诚实真挚的笔调吸引了我,因为诚实和真挚,他的文字里有震感心灵的美丽。
《边城》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里的小故事,以翠翠的纯爱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了那个年代农人和士兵的美丽性情。虽然他着重刻画人物的美好性情,却也不忽略他们性格中琐碎的一面。这使人物的更具有人性、更近人情。比如,老船夫对士兵朋友有着爽利的一面,但是在处理年青人对翠翠的追求的问题上,又有着一种磨蹭琐碎的不得体。
《边城》语言清丽干净,几乎通篇文字都是美的,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都是舒缓而美丽的。如以下两段小话: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如此细致精微,让人读之唇齿留香,也读出了作者对这世间万物的绵绵情意。如同一阵舒缓的音乐,描绘出的场景又是那么美丽,让人徜徉其中,如同进入了美好的桃花源。
除了美丽的语言,《边城》对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也堪称细腻美丽:
“我走了,谁陪你?”
祖父说:“你走了,船陪我。”
翠翠把一对眉毛皱拢去苦笑着,“船陪你,嗨,嗨,船陪你。爷爷,你真是,只有这只宝贝船!”
祖父心想:“你总有一天会要走的!”
又有:
“爷爷,为甚么不上来?我要你!”
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一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这样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让人一见便心动,同时又忍不住心生叹息。这是《边城》能够带给我的不可言说的心灵感触。想要抓住的、抓不住的,想要超脱却又放不下的深情。
书中对翠翠的心理描写,平缓如流水,勾勒出一个心地明净的满怀纯情的初恋少女形象:
翠翠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好像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的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想放又放不下。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关于离茶峒很远的白鸡关、洞庭湖的事情,让人读来会心一笑,那都是与二老傩送有关的地方啊!小小的姑娘在那时已经种下了初恋的种子。
除了语言和心理描写,书中对翠翠外貌的描写也表现了她惹人怜爱的形象:“皮肤黑黑的,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边城》沉稳、含蓄、清丽、朴素的笔触,几乎贯穿了整部书,因此整部书都是美的。它所描绘的边城风情,勾勒的边城人的形象,都让我倾心。如果说一家好的饭馆有一个好的厨师,你吃了几十年,钟爱的也不过是一盘小炒,那么在书的美食里,《边城》便是这样一道小菜,清香不油腻,让人尝过以后念念不忘。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