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
这个符号一眼就能看出来“马”,甲骨文中的“马”保留了动物的基本外形,让人能够一目了然。
当然汉字在发展,“马”字也是汉字中变化比较巨大的一个。现代汉字中的“马”主要定形于秦朝,当时的篆文更多地考虑了马的鬃毛和四蹄,也就是这个样子。
商代是个比较奇特的文明,商朝人喜欢做生意,他们比较早地意识到马的重要性,因为马可以运输重物到达更远的地方,这相当于今天的长途运输、物流配货,真是厉害了。
诸多史料都记载了商人的创举,而在之后,商人这个词汇都变成了买卖人的代称,而经商的大道至今在很多地方仍叫做马路。
这是古时专为汗血马臀部烙印的铁印,长方形印面铸有“汗赭”二字,足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爱马的重视程度,不惜花费精力为自己的汗血宝马打上铭牌。
在古代,马是很特别的存在,它的意义主要还在于军事,其在战争中几乎等同于现在的坦克。很多时候,马的多少基本就意味着战争的胜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霸主经常威胁对手,说自己有多少匹马、多少盔甲,少的一方瞬间就体会到了差距。“你知道有多少人马吗,说出来吓你们一跳,不多不少整整8个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在衡量实力时,自问手头有多少人马。
马是如此金贵又重要,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古人神格化了,在很多地方民俗中都保留着马文化的痕迹。古人甚至约定“马高六尺”称为“骄”,是的,“骄傲”这个词也来源于马。你骄傲吗,那得看你身高了,超过六尺才有傲的资本。
马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被人催促时我们会说“马上”;奉承别人叫“拍马屁”;约定承诺时我们会说“驷马难追”;成功时我们叫“马到成功”;论功行赏叫“汗马功劳”;表现气势豪迈、不受约束,我们可以说“天马行空”;形容人奋发向上叫“龙马精神”;比喻一刻不停叫“马不停蹄”;对快跑的马打几鞭子让它跑得更快叫“快马加鞭”。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死后将曾经的6匹战马雕为石刻,放置在他的陵墓之外,这就是国宝“昭陵六骏”。
有意思的是,六骏中的青骓马经过考证,“青”即为“秦”,是来自大秦国的良驹,这个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可见当时唐太宗的座驾就已经是原装进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