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逆思考,少缴税

职业成长三步曲:职场新人加速成长攻略

2016-11-10  本文已影响280人  投资人六便士
文/肉芒果(微信公号ID:roumango2016)

注:

1.本文吐血完成,部分方法论体系源自古典老师及职场牛人范秦老师(百度最年轻PM之一)的总结,干货很多,部分内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需要耐心读完并借鉴学习;

2.本文适合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入职场不久或虽在职很久但感觉自己像个新人的上进好青年;

3.所谓职场新人,在我看来绝不是以工作时间定义的,有人入职十年,但只是把第一年的工作做了十年而已。

4. 本文8181个字。


这似乎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尤其那些散落在各大城市的年轻人,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他们既享受着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带给他们的好处,也同时忍受着雾霾、高房价和无处不在的焦虑感。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在大城市里想要活地更好一些,那么经济基础是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而在职业生涯前期,公司给你的薪资可能是你唯一可以获得的收入。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职场新人,有的人可能用一年就能完成你三年的能力积累,而我们也看到好多可能工作了十年,但只是把第一年的工作做了十年的职场人。

更令我惊讶的是,还有些人,眼看着他不仅能把自己的本质职业做得很出色,而且还能横跨几个职业,在不同领域做的有声有色,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每每想到这,我就后背发凉,我不想看到十年之后,我成为十年之前我眼里不想看到的那个样子。

后来我明白,很多职业或者说很多事情的做事方法,看似不同,但其实背后的流程、方法论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件事。

比如说大多数我们想要做好的事情,不外乎这四个流程:寻找趋势-制定目标-路径选择-找到破局点

寻找趋势:也就是在你做这件事情前,必须对宏观面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了解前人是怎么做的,当下做做这件事情的最优解是什么,有哪些牛逼的套路,所谓大局观。

制定目标:你手里有了地图,有了方向,但这是大方向,你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分步完成它。

路径选择:目标是有了,但是你身上有什么,你周边面对的环境如何,我们都知道,从A点到B点直线距离是最短的,但有时候最快的路不一定是对你来说最快的路,所以,自身要素及环境要素都要考量。权衡之后的路线,才可能是你的最佳路线。

找到突破点:路线选好了,不过有时候即便在这条正确的路线上行走,也不是每公里都以平均速度前进的,总有一些关键时刻和关键地点对你来说是决定性的,这个就是所谓的突破点。这其实是最难的一个部分,如何取舍、如何平衡、资源集中在哪,这些都是涉及到选择的,选择最难。

那么今天,我试图用这套流程来分析下职场新人如何才能获得加速成长。

—— 趋势 ——

为什么第一篇讲的是趋势,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驴都知道,如果你去一个地方玩,首先要分辨的不是路,而是方向,因为路绕来绕去,很容易走歪,判断好方向再走,就不容易迷路。

其实职场也一样,如果脑子里面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坐标,每天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可能到了年底,你会赚了一点钱,但并没有增值。所以你需要看清当下职业发展的大趋势,并找到自己在职业价值坐标系里的位置。

下面我从把从古典老师在得到《超级个体》里学到的一些新知拿到这里,供大家参考,它可能会颠覆你过往的认知。

趋势1  个体崛起的时代即将到来

人的身价到底是由什么所决定的,我们分享一个职业的底层模型,叫做“职业价值坐标系”。

我们小时候学数学就知道,一个点的价值,往往并不是被它自己所界定,而是由它所在的坐标系所界定的,所以当坐标系改变的时候,上面所有点的值就会有所转变。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比如说前段时间北京就有一个天价过道的案例,10平方米的过道能卖到150多万,它既不是什么CBD商圈,也不是高档小区,就是因为它有学区房的资格,这就是一个价值坐标转变的案例。以前交通便利是资源,所以我们看地段,今天教育资源很稀缺,所以学区房就成了一个新的判断价值的方式。

在一个价值体系里面,如果你看到一个单点的值突然在变化,往往并不是它自己的力量,而是整个坐标系发生了变化,而这个背后就是一个新的机会和破局点。所以所有的商业都跟创新和创业相关,因为只有在新的坐标体系里,下面的人才有机会,如果你一直跟着别人的坐标玩,你永远只是别人的跟随者。

但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新的价值坐标,你就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找到一个新的破局点。所以,了解一个领域的最好方式就是了解它的价值坐标。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价值的,当这个价值坐标发生个改变,就是每个人的新机会。

现在职场中最流行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美国的管理学家斯恩提出来的,他写了一本书叫《职业锚》,里面提出一个职业金字塔模型,也就是说所有的职业都可以被三个坐标所描述,即行业-企业-职业

如果把这个模型比较一个小区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地图上有很多很多的小区,一个和一个挨在一起,有的甚至连成一片,这就是不同的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在小区里面有可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楼房,他们都有三层,底层是执行,中间是运营,顶层是资源配置,对应企业的低、中、高层,大的楼房是大企业,小的楼房是小企业,每层楼房里面又分成8个片区,每个片区是企业的一个职能单位,人力、财务、行政、研发、生产、销售、市场、客服。

那么在这样一个坐标轴下面,你会发现职业的身价是很好界定的。比如说你是通信行业华为的技术经理,他是企业咨询行业麦肯锡的合伙人,一旦定出这么三个坐标系,我们马上就知道对方在哪个小区哪个楼,身价基本上也是确定的。

如果你生出这么一个模型,你的职业发展路径是非常清晰又明确的。第一步你要选定一个好小区(行业),第二步你要选定一座好楼,最好是豪宅(企业),然后在努力往上拱,能去二楼去二楼,能上三楼去三楼,万一哪一天有一个玻璃天花板去不了,你不妨去到另一个小一点的楼房里面去,尝试去它的三楼。

多年以来整个的职业系统都是这么设计的,但你发现在今天,这个体系逐渐的有松动,因为这个房子的寿命本身变短了。

我们父辈是没有感觉过组织会倒掉的,那个时候组织的寿命特别长,二三十年很正常,以前在一个组织里面,你必须得讨好上司,维护关系,准备好好干一辈子,慢慢地升到三楼去。但到今天你会发现这个企业的命越来越短,今天,中关村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年左右,而整个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1000强的寿命是30年,世界500强的寿命则是40年。

那你的职业寿命呢,如果你从25岁感到65岁退休的话正好是40年,这意味着就算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干成了世界500强,当你退休那一天,公司正好倒掉。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一个人会把自己职业生涯押宝在一家公司上面。也许你会说,公司靠不住,我就在一个行业好好干行吧,我把一个行业,一个专业的技能练到极致,这总可以了吧。

其实行业变化的也很快,比如说智能手机这个行业,基本上7年就会换一拨技术,换一拨领头羊,从上一拨诺基亚,换到了这一拨的苹果、三星等。同时行业之间还不断地跨界,也就是说小区的门不是封闭的,可以互相踹。所以今天你会发现,抢你职位的并不是你楼下的那一个人,而是从其他行业跳过来的那个人,行业也变得没有了清晰的边界。

所以今天做新媒体的小朋友,他可能根本就不关注是不是能做到你们公司市场部的总监,他关注的是有没有可能把自己的号做成一个百万级别的大号;而做产品经理的兄弟,他也不太介意他的抬头是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他觉得给我一个空间,让我做出一个技惊四座的产品,他就永远有饭吃了。

这些新的职业人,他更关注的是同行圈、同业圈、粉丝圈,而不是同事圈。在互联网时代,个体逐渐从组织里面慢慢地释放出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新的职业坐标体系。这个时候,你鸟瞰职场,看到的可能就不再是小区、楼顶、金字塔,整个职业世界变成了一个大海,而每个人是一只发光的水母,他以个人为中心,有自己的影响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全新的职业价值坐标系就会出现,即圈子-能力-特色

一个人的身价,取决于他的能力是什么,他能影响多少人,以及在同样有这些能力的人中间,他有什么独特的特色。

所以今天的职场,最牛的人不是大咖,而是各个垂直领域里能力超强,也很有影响力的大神。而具有危机感的人,应该是那些纯靠年头和资历混到了企业的中高层,脱离了一线,但是有没有能爬上去的人。

在这个全新的价值体系中间,个人的增值策略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持续放大自己的影响力,第二持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第三持续地发扬那些自己讨人喜欢的特色。

未来的职场人,一个人可能有了300人的圈子,一门自己独特的手艺,有个性,就能让自己活的很好。

以前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存在组织里面,慢慢地我们把自己的能力存在钱和银行里面,在慢慢地,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能力存在影响力和圈子里面,个体崛起的时代即将到来。

趋势2  未来社会只有三种职业

来自生涯界和管理学界的最新研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未来职业世界,只有三种人。

行业-企业-职业的模型逐渐失效,行业不断跨界,职业不断变化,我们感到很慌,一会儿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一会儿又会觉得从隔壁楼里过来一个人就能把自己灭掉。就像创业初期,缺乏明确的赛道,所以边界感就很差。

在《增长的本质》中,作者提到,今天的社会和原始社会的唯一不同,本质上来说,是物质排列的方式的不同

比如,橡胶、钢铁、皮革,这些东西原始社会有,但现代人懂得更好的排列组合,把它变成汽车。你手机里的处理器,成份跟沙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因特尔用全新的方式重新排列了这里的原子,做成处理器,让它的价格千差万别。

再比如任何一本英文书,无非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排列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信息,一本书写的好还是不好,本质区别其实是字母排列方式的不同。

一个更好更优的排列方式,其实就是信息。

今天所有的文化、科技、法律、规则、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信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商业的进步,说白了也是一个信息量增加的过程。

比如说企业,企业的核心功能也是信息的生产,信息的营销、信息的推广,今天你看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后台,基本上就是一个信息的身影。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些重复的,不太增加信息量的工作,比如说初级的财务、文案、设计,就很容易被机器所替代,因为他们没有提供信息增量。

再比如说,为什么现代人如果接触不到新知就会很焦虑,因为他感觉到这种信息增量,对他来说是有要求和逼迫的。

在今天的社会,一切皆信息。信息如此的本质,那么一个人最习惯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不是也决定了你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类型呢?

想象一下,今天有一个人收到一段信息,他可能会有以下三种下意识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人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快得把这个信息给传播出去,他持续地做这种传播动作,周围人就会越来越发现,他这总有好东西,慢慢地我们就会关注他,我们心想,不用看别人的,就看他好了。这样一来,信息对于这个个体来说,就产生了很多链接。

第二种人,收到信息以后,他会说,这个信息很好,怎么用呢?慢慢地,他会检索出更多的信息,他会自己思考,去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慢慢地,这个人会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第三种人,他琢磨的是,我上哪找更多的专家,产生更多这样的信息呢?我如何找更多的传播者,把它传的更远更强大呢?这个生产信息的人和传信息的人怎么沟通协调会更快速呢?

有人下意识地收到信息往外传,他就是一名媒体人;有人下意识地区找更多和生产更多信息,他就是一名产品人;而有人下意识的连接和协调这两者的关系,他们就是一名运营人

那么未来这三种人分别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对媒体人来说,需要浏览大量信息,结合自己的独特视角,重新拼装,用一种最有利于你的方式传播出去,这就是典型媒体人的工作和能力,比如转述的能力、一对多的影响力、一对一的沟通力等。所以,销售高手往往也是一些媒体人。媒体、销售、公关、市场、讲师,这些职能,往往都属于媒体人。(一个好的媒体人,已迫不及待要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了~)

产品人的核心技能是生产信息的能力,不断寻找更新更有效的挖掘和生产信息的方式。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人,他是一个学霸,热爱学习,据说有所的计算机相关领域都非常的枪,业务时间,足球、电脑、游戏、玩什么都能玩到业务高手的水平。强烈的好奇心、共情力、以及持续的思考力都是产品人要有的能力。程序员、产品经理、研发、制造、手艺人,这些人都属于产品人。(好产品人,十有八九是会收藏这篇文章的~)

运营人的核心是链接资源的能力,他不断的链接人和事,未来和现在,更好地在他们中间调配资源。典型的运营人马云,他有远见、大局观,但是不太懂专业技能,几乎不跟任何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打交道,但他特别精通的是带团队,激发他人,带组织,定规则,他不断地把产品和媒体链接到一块去。行政、管理者、投资经理,这些人都是典型的运营人。(运营人是要关注一下本号的...)

当然,也有一些把这三者都发挥到极致的大神。而一个好的组织,就是这三种人的合体。

当然,除了这两个大趋势,未来可能还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职业形态,但那些可能是比较小众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探索一下。

——  目标 ——

现在,看懂了职业的发展趋势,你可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计划着秒变凤凰,分分钟成为圈子大神,坐拥粉丝无数,实现时间自由和个体崛起,走上人生巅峰?请冷静一下!

说实话,对一个刚毕业或者刚刚工作不久的职场菜鸟来说,趋势对你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即便趋势来临,也是给在资源几各种能力上做好了准备,或是天生就有天赋的那些人准备的。

由于这个攻略是为那些普通的职场新人准备的,所以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要在看懂趋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以及现有环境要素,设定一个理性、短期切实可达到的目标。

因此短期内,对普通的职场新人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要结合自身因素,比如如果你的专业不是裹挟在趋势的洪流里(很多人不是),也不能轻易重新来过吧,先在行业-企业-职业这条传统的赛道里,找一个坑先占着,积累自身的经验及能力值,为成为超级个体做准备

而在企业这条传统赛道里,你应明白,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你作为组织的一份子,是要持续地为企业贡献你的价值,而对你来说,你将通过持续的输出价值贡献来换取报酬,比如薪资、能力及经验提升等等。

明白这几点之后,对你来说,目标就相对比较容易定了,可能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目标定位有所不同,但所有目标都要抓住一个核心点,就是这个目标在最大化输出你价值贡献同时还能最大化地获取你需要的东西。

目标你有了,并且你也知道了只有持续为公司输出价值,才能换取个人目标的达成,那么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拿什么为公司提供持续的价值贡献,并通过它来达成你的个人目标?

通过专业技能、人脉关系还是什么?比较遗憾的是,这些东西你暂时都还没有,有的是充沛的体力、激情以及大把时间。

——  路径选择 ——

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一定是基于当下环境下的最优选择,是你已有条件下最快能达成目标的那条路线,但不是最快的路线。比如你的上司一个电话就能签几个大单,卖几千万的货,这是最快的路线,但于你而言,你可能需要先积累几年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没错,作为职场新人,公司的钱、物、人基本都没有掌握在你手上,你只能作为具体项目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而不是资源调配者;作为新人,你也没足够的专业度,没有经验的加持。

说到这,你也应该明白了,你的最优路径就是时间路径,即掌控好自己的时间,用时间换取你的目标,换取你的专业度与经验度

——  突破口 ——

好了,路径有了,那是你的时间、激情和体力。你出发了,你期望用自己的时间换取成长、经验和视野,期望用最快的速度成长。

可惜事与愿违,给领导端茶、复印、填表啊,看起来你好像做了很多事儿,但一到开周会,开例会,老板一问到重要事,你才发现没有什么突出的进展。

这种被动式的工作浪费掉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而同时你也并没有意识到要主动寻找机会,没办法表现出你的潜力,领导也不敢把重要的事安排给你。

问题出在了哪儿,出在了你没找到快速提升自己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提升单位时间使用效率。那如何提升单位时间使用效率呢,给你几个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吧。

把曾经浪费掉的时间利用起来

首先,你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你可以列一个表,以半小时为单位,记录你在公司每半个小时的时间开销。包括任务名称、背景、和任务执行结果,把它们记录下来,打个分数。

接着你会发现,你的时间好像有个黑洞。比如你每天都是10点上班,但是10点到10点半的时间,好像什么任务都没做,时间都用在了跟大家打招呼,或者是先刷一波微博上面。

发现问题后,就可以着手制定改进方案了。比如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买了一个隔绝噪音的耳机戴在头上,这样上班来了后不会受到周围人来人往的任何影响,能够安心地坐在那里,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用最高效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

你会发现,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有一段优质时间,比如你每天下午的3点到9点,这是你思维最清醒最活跃的时候,那么这可能就是你的高产时间。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要把琐碎的、相对不太重要的事项挪出去,在其他时间段完成,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放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

当然,实际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老板给你安排了10件事,其中几件事是你觉得较难搞定的,有一件较难的事是周一上来让你做一份调研报告,帮助公司其他业务团队做决策,要求周五提交。

但你从来没做过,于是前四天一直没做,觉得他好难,直到周五的时候,时间已经不够了。这样,周五周会的时候,对于老板最看重的事,你没有做好。

老板不会因为你把会议室定得好,桌子擦得干净而表扬你,因为在公司,衡量的是你的价值贡献。

因此,对于对公司价值贡献最大的事(往往也是对你来说比较有挑战的事),你要想尽办法,哪怕是加班加点,也要把它硬啃下来,没办法,因为你要加速成长。

学会拒绝,别做烂好人

别以为这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一种职场生存能力。如果一个同事分给你一个任务,你就要判断了,做与不做,你要结合几个条件综合判断,这件事对公司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吗,是你的岗位应该做的吗,能提升你的价值贡献吗?

作为新人,谦虚、勤快,多做点事儿应该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影响了你的价值判断。

其中一个判断标准是,这件事在公司里对谁最重要,也就是哪位同事做这件事,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最大化,那这件事就应该让他来做

跟厉害的人

通过你老板、公司大牛以及外面同行业或同职业的大牛,向他们学习。尤其是跟外面的行业大牛学习,其实别说是职场新人,很多人工作多年的老职场人都不一定能做得到。

主要困惑有三个,其一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请教,觉得人家那么牛,不会理你吧;其二是在抓住跟大牛们沟通的时间后,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间高效学习;其三是完成了一次学习后,不知道如何保持后续的互动关系。

面对第一个困惑,之所以不好意思开口,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索取者,你缺经验、却方法,抱着向对方索取的心理,这是不对的,要把一次跟牛人的沟通,看成是一次价值交换。

硬价值方面,要确保每次知识的传授都有利益在里面,比如你刚刚离开学校,你可以问前辈,你的公司需要拓展校园市场吗,你想了解90后、95后吗,我可以给您做一个调研分析和分享,您可以借鉴一下。

软价值方面,把发自肺腑的对前辈的敬仰之情,感激之情都充分表达出来,让对方感到有所回馈。

第二个困惑,要确保在见面之前把“是什么”的部分搞明白,遇到大咖时去学最精华的“为什么”部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问一些基本的定义及术语上。

学完后,关于“怎么做”的部分,你可以自己列个计划清单寻求反馈,比如说老师我从你那学到一个原理和方法论,那我结合自己的情况列的计划清单,您可以指点下吗。这样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举一反三,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不耽误别人。

第三个困惑,在关系保持上,发短信等问候的方法,属于低效的社交,没啥可持续的价值。正确做法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值得被教育,而且可以把老师的经验能够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个杠杆和放大器。

你可以定点地去跟老师做学习反馈和交流,比如跟老师说我通过学习您的经验获得了哪些提升,我还帮助到了周围哪些人,非常感谢您,甚至因为您的教导,我会得了公司的新人奖,或者行业的某个人可,那老师就会觉得,看来我没有白教他,孺子可教,以后也更愿意去提点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有自我的认同。

读经典的书

寻找你所学习行业或领域公认的最经典的3本书,这个相信只要你有心,借助网络的手段,很快会找出来的。找到了书以后,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读书吸收里面的精华为你所用。

天哪,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限于篇幅,有机会另写一篇文章来阐述吧,你可以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

(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