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春花日日生(62)
春草春花日日生(62)
焦小桥
牡丹的种植,在唐朝以前就有。秦汉以前,“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那时的牡丹,多是野生,身份还只是草药,出现在一些医药典籍上。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说: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后世的《本草纲目》里也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谓丹,活血散瘀的一种草药。
牡丹在成为观赏花卉前,品种未改良花色也单一,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也就不受重视。根据欧阳修的记录,牡丹最早还被老百姓当成柴烧。从隋朝起,牡丹开始进入宫苑,开始了华丽变身。
《炀帝海山记》中说:“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这是说隋炀帝为洛阳引进多个品种的牡丹,全部种在了自己的皇家园林中。牡丹知名于洛阳,所以牡丹又叫“洛阳花”。
唐代,定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洛阳变为陪都。这一时期,国家空前昌盛,花事无比繁荣。中国牡丹的栽培亦兴旺发达。长安继而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
牡丹种植在长安城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被宫廷引种,民间也开始大量栽培。在唐朝人李濬撰写的《松窗录》中记载,开元盛世时,长安宫中种植了牡丹花,得到了四个新花色,通红、通紫、浅红、通白的牡丹花。不仅花色多了,而且还出现了“双头牡丹”、“重台牡丹”和“千叶牡丹”等奇异而又珍稀的品种。
由此,京国牡丹日月渐盛。” 《龙城录》 中有关于唐明皇召洛阳宋单父在骊山种牡丹的记述: “洛人宋单父, 字仲孺, 善吟诗亦能种艺术。 凡牡丹变易千种。 红白色, 人不能知其术。
据《龙城录》这一唐朝小说可知,当时有一名叫宋单父的洛阳人,十分擅长种植牡丹,为此唐明皇还特地将他召到骊山,进行牡丹栽培。而宋单父“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由此可见其种植牡丹的“绝技”确实是非常厉害的。
总的来说,唐朝时期的牡丹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民间庭院均有种植。基于这个时期人们的大量栽培,牡丹品种进一步增多,花色、花型均变得越发多样。
《开元天宝遗事》 记唐明皇与杨贵妃酒醒共赏牡丹时曰: “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皇家对牡丹的钟好,宫廷栽植牡丹的兴盛,很快发展为民间遍植。唐朝时期,专门针对牡丹栽培的花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