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产品没有更多的用户,多半是因为你太“自嗨”!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1333/b2e106b067137927.png)
很多人的创业过程中,总是不自觉陷入自嗨,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用户。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伪需求;2、体验不好;3、功能复杂;4、理想化;5缺乏用户场景。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尤其是老板自己。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怎样才能不自嗨呢?
1、忘掉自己。
梁宁:初级产品经理特别喜欢用一个词,“应该”。认为一个人应该按照一个角色行事。
梁宁:基于角色化预期,很难和用户互动,很难和生活中的亲友互动。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忘记这句正确的废话。没有亲自去一线跑过业务不配当产品经理,体验场景,以后都把自己代入到场景中去分析。每当团队里有人说“应该”“我觉得”的时候,及时发问,为什么?依据是什么?
2、做减法。
产品加法不难减法难,在产品在现有框架内,梳理出MVP。MVP简单地说,就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抓住最核心的业务流程,MVP并不是回答产品设计是否优雅,技术是否高效这样具体的功能问题,而是用来验证产品是否被用户接受,是否有人愿意为产品买单。
3、避免教育用户。
很多创新必不可少的需要用户有一定的认知过程,但是请别忘记你不是财大气粗,你也不是具备快速裂变的病毒式应用,很多时候当你在说服教育用户你的产品怎么用的时候,用户早已经没有耐心去了解用你产品的结果。
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说明书的。就像我家的微波炉和洗衣机,上面有十多种模式,但99%的时间,我只会用一种模式,微波炉就是加热——时间,洗衣机就是洗涤时间、漂洗时间、脱水次数。其实那99%对我来说是浪费的。
4、找到真实的用户场景。
在追求创新的路上容易迷失和自嗨。比如《凯叔讲故事》,凯叔给孩子录各种童话故事,没想到收到很多投诉,绝大部分竟然是说他“把故事讲得太生动了!”当时凯叔就纳闷了,讲故事生动应该是我们的优势啊,怎么变劣势了?
后来发现,家长一般都是睡前放故事给孩子听,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兴奋,就不睡觉了。凯叔收到这个反馈之后,每天的故事讲完,再读一首诗,而且读七遍,声音越来越小,这样小孩一会儿就睡着了。因此做产品是要在真实的用户场景下,给出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
5、切忌主观“瞎猜”。
瞎猜,是指在需求挖掘与收集的过程中,产品经理只凭主观判断来猜测和定义需求,忽略了结合【用户调研回访】、【数据采样分析】、【另请他人校验】等方式,来确保需求的合理性。
高级的产品经理会有洞察力?洞察力是指你独立地去观察你的用户并解析他心理背后的诉求,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深度用户,那么你就可以像灵魂出窍一样地观察你自己本身,另外就是整个客观世界都可以成为你观察、解析的样本,综合各种信息渠道来源,去分析用户真正的诉求。
而低级的产品经理要么自己想象,要么盲目的听从客户的意见。耳熟能详的例子:福特汽车诞生前的初期用户调研时,用户说自己想要的是跑得更快的马;用户说想要黄色的PSP,却在访谈结束后,不约而同的拿走了黑色的奖品······
其实做产品就跟写文章一样,是写给用户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我们的文章文字很优美,洋洋洒洒,但在用户那边,一个鸟用没有。很多时候,我们太在乎自己,阻拦了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1333/d9a08fa468ce6e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