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争风吃醋?还是张冠李戴? - 草稿
人都知道,争风吃醋,是源于人心里嫉妒。而张冠李戴,则属于对于文化的无知。一般只会发生在人的身上,可我们这里属地冠名之变,却是真实地发生在文化源源各有不同的两个地方。那就是良乡和与之相邻的官道。
良乡镇,位于今北京西南20公里,是首都的西南门户。自秦朝建县以来,因“人物俱良”而得名,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良乡,属于现在的北京市房山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县城。县名也有变化,广阳、固节,又因境内有盐沟,而称盐川。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所在的良乡地区,我早在中学时代读到《隋唐演义》第六回中对良乡就有明确表述,“亲姑侄二堂认亲眷 表兄弟王府传锏枪”。
当年,秦琼从山东骑黄骠马来到良乡古县,去至今犹在地处拱辰地区办事处的罗府街,去拜会他的表弟罗成,并和他在府里切磋武艺。
由此可知,良乡古地之名流传至今,至少已有将近1400多年,先后承袭,未曾变更。
可就在五年前,形势发生了变化。不知道是哪位君阀来此行政,并突发奇想,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全新顶层设计。2005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第98次市长办公会议批准,市民政局行文批复(京民划函〔2005〕340号)。于2017年1月18日,将原良乡地区建制由良乡1个办事处划分为拱辰街道办事处、西潞街道办事处和良乡地区办事处3个行政建置。将原有的良乡地区办事处的原有行政编制打破,一分为二,统一都叫街道办事处,一曰拱辰,另一曰西潞。其中后者,也就是我居住的所在。
本来,重新划定行政属地,重新规划,优化配置资源,无可厚非。但中华民族从商周至今,尽管朝代更替,但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这个人文地域的文化属性,从根本上,在尊重地域文脉的基础上进行,且薪火相传,从未断绝。
而这个奇字,就是这次顶层设计的最突兀的罪大看点。
这一次重新规划的奇字,就是把与原良乡地区相邻的官道乡规划其中,同时改称街道办事处,并大笔一挥,摘掉了我们良乡人承袭多年的顶戴,放弃了官道原有的老地名,张冠李戴,居然把我们祖宗已经沿用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良乡地名,冠到了它的头上。并赐名曰良乡镇。
我平生从评书和小说里听见过江湖上打劫路人财货的土匪。而这种抢劫地名的,我平生还是头一次见。
其实,官道也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古地名。指为官之道,或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早在唐 白居易《西行》曾诗云:“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精)京、经涿州,宿良乡之说,这句话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述了老北京城与一路向南良乡和河北涿州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古人出老北京城,去南方,都要先后经过良乡和涿州这两个地方。而官道地处于良乡与涿州之间,就是一条向南通往涿州的一条公修用于往来进出京城的一条官道。此处在古代,不仅用于交通货物,更用于来往进出京城的官员、商贾和百姓。
更何况,大凡中国古都之地的地名没有一个是凭空而来的,更何况北京还是(辽、金、元、明、清)先后承袭而来的五朝帝都。
我只知道,地名从古至今,都代表着一种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属性和固有的文脉传承。更何况如今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我只知道,山东的阳谷、清河和郓城,为了历史文化资源能打上本地的文化标签,为了武松、武大、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籍贯,你争我夺。
我还听说,为了发现地方经济,为了争夺诸葛亮隆中的所在,湖北的襄阳与河南的南阳更是打的争得面红耳赤,水火不容。
我不知道,是官道一直都在看着良乡这个地名眼红?还是有关部门想当然的脑门儿一时发热?
如此的乱点鸳鸯,张冠李戴,我不知道这是行政的作为?历史的无知?还是文化的悲哀?